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

天保工程审计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导言第12-18页
   ·选题背景第12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研究目的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3-16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13-15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15-16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页
     ·研究思路第16页
     ·研究方法第16页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6-18页
     ·构建了天保工程审计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16-17页
     ·构建了天保工程审计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和程序第17-18页
第二章 天保工程审计生态安全评价相关理论基础第18-24页
   ·森林生态安全的概述第18-20页
     ·生态安全的概念第18页
     ·森林生态安全的概念第18-19页
     ·森林生态安全的特征第19-20页
   ·森林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依据第20-21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页
     ·人林关系理论第20页
     ·森林生态经济学理论第20-21页
     ·区域分析理论第21页
     ·评价森林生态安全的理论框架第21页
   ·森林生态安全评价的标准第21-22页
     ·评价标准应该具备的基本要求第21-22页
     ·评价标准的来源第22页
   ·森林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第22-24页
     ·比较法第22页
     ·部门产出法第22-23页
     ·最优化综合评价法第23-24页
第三章 天保工程审计生态安全评价现状分析第24-29页
   ·天保工程简介第24-27页
     ·天保工程起因第24页
     ·天保工程内容第24-26页
     ·天保工程成果第26-27页
     ·天保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7页
   ·天保工程审计生态安全评价现状第27页
   ·天保工程审计生态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第27-29页
     ·立法不够完善,影响审计的全面性第28页
     ·仍处于探索阶段,影响审计的深入性第28页
     ·对外交流不够,影响审计的先进性第28页
     ·思想认识不到位,影响审计的效益性第28-29页
第四章 天保工程审计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构建第29-36页
   ·天保工程审计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29-30页
     ·相关性原则第29页
     ·有效性原则第29页
     ·可测量性原则第29页
     ·系统性原则第29-30页
   ·天保工程审计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第30-32页
     ·基本指标体系第30-32页
     ·间接指标或支持指标体系第32页
   ·天保工程审计的生态安全评估重点、方法与标准第32-36页
     ·天保工程审计的生态安全评估重点第32-33页
     ·天保工程审计的生态安全评估方法与标准第33-36页
第五章 完善天保工程审计生态安全评价的对策建议第36-38页
   ·加强生态立法第36页
   ·尽快制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和标准第36页
   ·尽快制定科学的天保工程审计具体实施办法第36-37页
     ·审计内容和程序第36-37页
     ·技术方法第37页
     ·工作方法第37页
     ·组织方法第37页
   ·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提高生态安全审计的认识和素质第37-38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38-40页
   ·主要结论第38页
   ·有待研究的问题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致谢第42-43页
作者简介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业环境参数远程检测WSN网关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中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