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

论区域生态安全制度体系的构建--以青藏高原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9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研究目的第11-12页
     ·确立生态安全法律制度基本框架第11-12页
     ·完善我国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体系第12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14页
     ·国外区域生态安全立法现状第12-13页
     ·区域生态安全在中国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选题的依据第14-16页
     ·区域环境立法思想第14-15页
     ·环境权及发展权理论第15页
     ·生态安全理论第15-16页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16页
   ·区域生态安全研究方法第16-18页
     ·区域生态足迹分析第16-17页
     ·生态安全评价第17-18页
   ·创新点第18-19页
第二章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现状分析第19-23页
   ·生态区域范围第19页
   ·生态现状第19-20页
     ·森林面积锐减第19页
     ·草场破坏严重第19-20页
     ·水生态环境恶化第20页
     ·野生动植物滥捕严重第20页
   ·生态影响第20-21页
     ·引起下游水资源的紧张甚至枯竭第20-21页
     ·影响气候范围大第21页
     ·迫使珍稀野生生物失去繁衍生息地第21页
   ·生态安全立法意义第21-23页
     ·加速经济发展第21页
     ·加速该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第21-22页
     ·保护区域文化第22-23页
第三章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立法的基本原则第23-30页
   ·立法中的不足第23-25页
     ·立法空泛,操作性不强第23-24页
     ·执法机构设立不足第24页
     ·末端管理弊病多第24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未发挥实际作用第24-25页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立法原则第25-28页
     ·遵循生态规律原则第25页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原则第25-26页
     ·利益分配公平原则第26-27页
     ·生态优先原则第27-28页
   ·其他补充性原则第28-30页
     ·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原则第28页
     ·国家补偿原则第28-30页
第四章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制度体系建设第30-37页
   ·明确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权与责第30-31页
     ·明细政府部门职能划分第30页
     ·明确环保部门责任第30-31页
   ·公众参与制度第31-32页
     ·贯穿环境保护过程始终第31页
     ·公开、公平、广泛、便利原则第31-32页
     ·公众参与需要法律保障第32页
   ·环境税税收制度第32-34页
     ·征税原则第32页
     ·纳税主体第32-33页
     ·课税种类的设定第33-34页
     ·税收监督机制第34页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第34-35页
   ·环保责任保险与污染损害赔偿机制结合第35-36页
   ·生态恢复补偿机制第36-37页
第五章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制度建设的政策补充第37-41页
   ·建立高原生态区第37-38页
     ·自然生态保护区第37页
     ·分级布局,完善规划第37-38页
     ·加大执法力度第38页
     ·生态保留区第38页
   ·加大财政支持第38-39页
     ·中央增加拨款第38-39页
     ·生态环境保护基金第39页
   ·合理的政府职能体系第39-40页
     ·环保部门拥有独立的财政第39页
     ·政绩考核同绿色GDP 结合第39-40页
   ·发展新兴工业第40-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46页
作者简介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种子执法实践中关键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