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地区退耕还林(草)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价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国外退耕还林进展 | 第12-13页 |
·国外退耕还林效应评价状况 | 第13页 |
·国内退耕还林研究情况 | 第13-14页 |
·国内退耕还林(草)模式研究 | 第13-14页 |
·我国的退耕还林效益评价研究概况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6-19页 |
·地形,地貌特征 | 第16页 |
·气候条件 | 第16页 |
·土壤条件 | 第16页 |
·植被背景 | 第16页 |
·水资源 | 第16-17页 |
·人口增长情况 | 第17页 |
·经济发展情况 | 第17页 |
·退耕还林概况 | 第17-19页 |
第三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调查试验方法 | 第19-21页 |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19页 |
·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19-20页 |
·评价方法 | 第20页 |
·生态、经济效益的定性描述 | 第20页 |
·生态、经济效益的定量描述 | 第20页 |
·调查和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经济指标的调查方法 | 第20页 |
·生态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0-21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1-36页 |
·研究各个模式的基本情况 | 第21页 |
·各个模式效益分析 | 第21-26页 |
·生态林模式 | 第21-23页 |
·经济效益 | 第21-22页 |
·生态效益 | 第22-23页 |
·林-草-牧模式 | 第23-24页 |
·经济效益 | 第23-24页 |
·生态效益 | 第24页 |
·林-药模式 | 第24-25页 |
·经济效益 | 第24-25页 |
·生态效益 | 第25页 |
·经济林模式 | 第25-26页 |
·经济效益 | 第25-26页 |
·生态效益 | 第26页 |
·未退耕还林区 | 第26页 |
·经济效益 | 第26页 |
·生态效益 | 第26页 |
·不同模式的经济、生态效益比较分析 | 第26-35页 |
·灰色关联度模型 | 第27-28页 |
·各模式经济和效益灰色关联分析 | 第28-30页 |
·不同模式的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 第30-32页 |
·农业收入效应分析 | 第30-31页 |
·非农业收入效应分析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页 |
·不同模式的生态效益比较分析 | 第32-35页 |
·水文因子的效应分析 | 第32-33页 |
·气候因子的效益分析 | 第33-34页 |
·土壤理化性质效益分析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页 |
·不同模式综合效益比较分析 | 第35-3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6页 |
·模式划分结果 | 第36页 |
·经济效应分析结果 | 第36页 |
·生态效应分析结果 | 第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第六章 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 第38-40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页 |
·发展建议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