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可实施大规模天线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大规模天线技术研究意义及现状第10-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4页
        1.1.3 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第15-16页
    1.3 论文结构安排第16-18页
第二章 MIMO关键技术研究第18-34页
    2.1 空间复用技术第18-19页
    2.2 空间分集技术第19页
    2.3 预编码技术第19-21页
    2.4 基于码本的预编码算法第21-26页
        2.4.1 预编码矩阵选取准则第21-23页
        2.4.2 基于DFT的码本第23-24页
        2.4.3 基于房主的码本第24-25页
        2.4.4 基于TxAA模式的码本第25-26页
    2.5 非码本的预编码算法第26-31页
        2.5.1 非码本预编码原理第26-27页
        2.5.2 SU-MIMO系统非码本预编码技术第27-30页
        2.5.3 MU-MIMO系统非码本预编码技术第30-31页
    2.6 波束赋形技术第31-32页
        2.6.1 波束赋形技术原理第31-32页
        2.6.2 波束赋形技术的实现第32页
    2.7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可实施大规模天线系统组阵方式研究第34-42页
    3.1 天线阵列基本结构第34-36页
        3.1.1 直线阵列第34-35页
        3.1.2 平面阵列第35-36页
        3.1.3 相控阵第36页
    3.2 大规模模块化混合天线阵列第36-39页
        3.2.1 大规模模块化混合天线阵列简介第36-37页
        3.2.2 大规模模块化混合天线阵列结构第37页
        3.2.3 大规模模块化混合天线阵列方向图第37-39页
    3.3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大规模天线系统混合波束赋形技术研究第42-64页
    4.1 波束赋形系统架构及实现第42-45页
        4.1.1 模拟波束赋形第42-43页
        4.1.2 数字波束赋形第43-44页
        4.1.3 混合波束赋形第44-45页
    4.2 整体混合波束赋形方案设计第45-53页
        4.2.1 信道模型第45-46页
        4.2.2 系统模型第46-47页
        4.2.3 发送端设计第47-49页
        4.2.4 接收端设计第49-50页
        4.2.5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0-53页
    4.3 基于子阵列的混合波束赋形方案设计第53-63页
        4.3.1 系统模型第53-54页
        4.3.2 发送端设计第54-57页
        4.3.3 接收端设计第57-59页
        4.3.4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9-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多天线系统邻频干扰影响的研究及仿真评估第64-84页
    5.1 仿真系统建模第64-74页
        5.1.1 小区拓扑模型第64-66页
        5.1.2 天线模型第66页
        5.1.3 传播模型第66-67页
        5.1.4 ACIR模型第67-68页
        5.1.5 预编码方案第68-69页
        5.1.6 接收端检测方案第69-72页
        5.1.7 吞吐量计算模型第72-73页
        5.1.8 评估准则第73页
        5.1.9 仿真建模流程第73-74页
    5.2 相关性建模第74-77页
        5.2.1 阵列辐射方向图模型第74页
        5.2.2 阵列因子模型第74-75页
        5.2.3 信号相关性模型第75-76页
        5.2.4 ACLR模型第76-77页
    5.3 仿真参数设置第77-80页
        5.3.1 单天线系统参数设置第77-78页
        5.3.2 多天线系统参数设置第78-80页
    5.4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80-84页
        5.4.1 单天线仿真结果第80-81页
        5.4.2 多天线仿真结果第81-84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快速多模式匹配算法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WSN抗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