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大港油田高效石油降解菌群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9-10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16页
    1.1 石油污染物的危害第10页
    1.2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第10-13页
        1.2.1 物理修复法第11页
        1.2.2 化学修复法第11-12页
        1.2.3 生物修复法第12-13页
    1.3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法发展现状第13-16页
        1.3.1 土壤中可降解石油的微生物修复法第14页
        1.3.2 石油降解菌第14-15页
        1.3.3 石油降解菌群构建第15-16页
第2章 大港油田污染现状及污染物对土壤的影响第16-26页
    2.1 石油污染土壤的现场调研第16-19页
        2.1.1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第16-17页
        2.1.2 不同原油开采区域井场土壤污染现状第17-18页
        2.1.3 开发区块内污染物排放点土壤污染现状分析第18-19页
    2.2 石油污染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第19-21页
        2.2.1 不同石油污染水平对土壤容重的影响第19-20页
        2.2.2 不同石油污染水平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第20页
        2.2.3 不同石油污染水平对土壤透水性的影响第20-21页
    2.3 大港油田石油污染土壤测试分析第21-25页
        2.3.1 油气生产场地石油污染土壤样品测试第21页
        2.3.2 大港油田含油土壤样品石油类污染物分析第21-22页
        2.3.3 大港油田含油土壤污染程度分析第22-25页
    2.4 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本源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组合优选第26-38页
    3.1 实验材料第26-27页
        3.1.1 污染土壤和石油来源第26页
        3.1.2 主要药品第26页
        3.1.3 培养基第26-27页
        3.1.4 处理原油样品第27页
        3.1.5 主要仪器第27页
    3.2 实验方法第27-29页
        3.2.1 石油降解菌株的分离第27-28页
        3.2.2 石油降解菌株的提纯第28-29页
    3.3 高效石油降解菌株的筛选及组合第29-32页
        3.3.1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第29-31页
        3.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1-32页
    3.4 高效石油降解菌群的构建第32-37页
        3.4.1 组合方案第32-35页
        3.4.2 最优组合方案正交实验第35-37页
    3.5 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小试研究第38-49页
    4.1 实验药品第38页
    4.2 实验仪器第38-39页
    4.3 实验方法及数据第39-43页
        4.3.1 土壤修复小试实验设计第39页
        4.3.2 土壤油含量的测定第39-40页
        4.3.3 石油烃含量的测定第40-42页
        4.3.4 脱氢酶活性的测定第42-43页
    4.4 结果讨论第43-48页
        4.4.1 不同条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第43-44页
        4.4.2 石油烃含量变化第44-45页
        4.4.3 正构烷烃的含量变化第45-47页
        4.4.4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变化第47-48页
    4.5 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录A 柱层析分离实验数据第54-57页
附录B 土壤含水率含油率计算数据第57-60页
发表论文及科研说明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同位素变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下一篇: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N蛋白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