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课题内容和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1.3.1. 课题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背景介绍 | 第15-21页 |
2.1. OTT视频相关介绍 | 第15-19页 |
2.1.1. OTT视频技术简介 | 第15-16页 |
2.1.2. OTT视频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 第16页 |
2.1.3. 视频编码格式和封装格式 | 第16-19页 |
2.2. 网络数据包捕获工具介绍 | 第19页 |
2.3. 视频解码和媒体信息获取工具介绍 | 第19-20页 |
2.4. 时间序列数据库介绍 | 第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OTT视频业务性能指标介绍 | 第21-26页 |
3.1. 视频属性类指标 | 第21-23页 |
3.1.1. 视频文件大小、时长、分片信息 | 第22页 |
3.1.2. 帧率 | 第22页 |
3.1.3. 编码率 | 第22-23页 |
3.2. 网络传输类指标 | 第23-24页 |
3.2.1. 下载速率 | 第23页 |
3.2.2. 文件内容占比 | 第23-24页 |
3.3. 视频缓冲类指标 | 第24-25页 |
3.3.1. 首次加载时间 | 第24页 |
3.3.2. 卡顿率和缓冲时间占比 | 第24-2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OTT视频业务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研究 | 第26-35页 |
4.1. OTT视频业务性能指标测量方法概述 | 第26-27页 |
4.2. OTT视频业务性能指标测量方法 | 第27-33页 |
4.2.1. 视频大小、长度与分片信息 | 第27-29页 |
4.2.2. 帧率 | 第29-30页 |
4.2.3. 编码率 | 第30页 |
4.2.4. 下载速率 | 第30-31页 |
4.2.5. 文件内容占比 | 第31页 |
4.2.6. 首次加载时间 | 第31-32页 |
4.2.7. 卡顿率和缓冲时间占比 | 第32-3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五章 OTT视频业务性能指标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35-51页 |
5.1. OTT视频业务性能指标测量系统需求分析 | 第35-38页 |
5.1.1. 系统与任务概述 | 第35-36页 |
5.1.2. 功能性需求 | 第36-37页 |
5.1.3. 非功能性需求 | 第37-38页 |
5.2. OTT视频业务性能指标测量系统设计原则 | 第38页 |
5.3. OTT视频业务性能指标测量系统概要设计 | 第38-40页 |
5.3.1. 总体架构 | 第38-39页 |
5.3.2. 模块设计和功能描述 | 第39-40页 |
5.4. OTT视频业务性能指标测量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0-50页 |
5.4.1. 流程图 | 第40-41页 |
5.4.2. 数据结构 | 第41-48页 |
5.4.3. 自适应架构 | 第48-49页 |
5.4.4. 接口定义 | 第49-5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OTT视频业务性能指标测量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51-58页 |
6.1. 测试环境与测试方法 | 第51-53页 |
6.1.1. 系统开发环境 | 第51页 |
6.1.2. 系统硬件配置 | 第51-52页 |
6.1.3. 测试环境概述 | 第52页 |
6.1.4. 测试方案设计 | 第52-53页 |
6.2. 结果分析与评估 | 第53-56页 |
6.2.1. 编码率 | 第54页 |
6.2.2. 下载速率 | 第54-55页 |
6.2.3. 文件内容占比 | 第55页 |
6.2.4. 首次加载时间 | 第55-56页 |
6.2.5. 卡顿率和缓冲时间占比 | 第5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2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58-59页 |
7.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第59页 |
7.3. 研究生期间工作 | 第59-62页 |
7.3.1. 发表论文 | 第59-60页 |
7.3.2. 参与项目 | 第60页 |
7.3.3. 负责工作 | 第60页 |
7.3.4. 提交文档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