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基于可持续雨洪管理的小区景观优化设计研究--以成都英国风情小镇为例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7页
        1.1.1 社会背景第13-14页
        1.1.2 科研背景第14-15页
        1.1.3 经济背景第15-16页
        1.1.4 工程技术背景第16-17页
    1.2 国内外可持续雨洪研究概况第17-23页
        1.2.1 国外可持续雨洪相关研究发展概况第17-20页
        1.2.2 国内可持续雨洪管理研究发展概况第20-23页
    1.3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1.4.1 研究目的第24页
        1.4.2 研究意义第24-25页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第25-27页
        1.5.1 研究方法第25-26页
        1.5.2 技术路线第26-27页
第2章 城市居住小区雨洪管理概述第27-36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7-28页
    2.2 国外先进雨洪管理体系第28-32页
        2.2.1 最佳管理措施(BMPs)第28-29页
        2.2.2 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LID)第29-30页
        2.2.3 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第30-31页
        2.2.4 小结第31-32页
    2.3 常见可持续雨洪管理设施的基本类型第32-36页
        2.3.1 入渗地下类第33页
        2.3.2 收集利用类第33页
        2.3.3 调蓄排放类第33-34页
        2.3.4 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居住小区景观优化概述第36-61页
    3.1 居住小区建设发展历程第36-38页
        3.1.1 迅速建设工人村阶段第36页
        3.1.2 家属区阶段第36-37页
        3.1.3 现代商品房小区阶段第37页
        3.1.4 未来“小区开放”阶段第37-38页
    3.2 居住小区景观优化概况第38-40页
        3.2.1 居住小区景观优化方式发展历程第38-39页
        3.2.2 小区景观优化面临的问题第39-40页
    3.3 小区雨洪景观优化时可利用的汇水面第40-45页
        3.3.1 硬质汇水面第41-43页
        3.3.2 软质汇水面第43-45页
    3.4 不同汇水面与常见可持续雨水措施的结合第45-52页
        3.4.1 硬质汇水面常见雨水措施第45-47页
        3.4.2 软质汇水面常见雨水措施第47-52页
        3.4.3 小结第52页
    3.5 常见居住区综合可持续雨水管理运用模式第52-55页
        3.5.1 低层(别墅式)居住小区第53-54页
        3.5.2 高密度老旧小区第54页
        3.5.3 现代高层(含混合式)第54-55页
        3.5.4 小结第55页
    3.6 国内外基于雨洪管理的小区设计案例研究第55-61页
        3.6.1 德国汉诺威康斯伯格(Kronsberg)生态社区第55-58页
        3.6.2 北京东方太阳城第58-61页
第4章 基于可持续雨洪管理的优化案例设计研究第61-102页
    4.1 成都市概况第61-62页
        4.1.1 成都市自然地理概况第61-62页
        4.1.2 成都市气候第62页
        4.1.3 成都市水资源情况第62页
    4.2 优化对象概述及可持续雨洪管理目标研究第62-75页
        4.2.1 英国风情小镇及周边情况简介第62-64页
        4.2.2 小区雨涝问题现状第64-65页
        4.2.3 小区景观雨洪改造面临的问题第65-69页
        4.2.4 小区雨洪措施可利用区域分析第69-72页
        4.2.5 小区雨水可持续改造的面积需求量估算第72-75页
    4.3 优化方案第75-92页
        4.3.1 设计方案整体介绍第75-82页
        4.3.2 可持续雨洪措施实际处理雨量核算第82-84页
        4.3.3 雨洪措施与几个典型区域景观改造的结合第84-90页
        4.3.4 植物应用选取参考第90-92页
    4.4 软件模拟及结果分析第92-99页
        4.4.1 XP Drainage介绍第92-93页
        4.4.2 模型建立与模拟运算第93-94页
        4.4.3 模拟结果分析与对比第94-99页
    4.5 方案总结与分析第99-102页
        4.5.1 方案选用设施的总结与建议第99-100页
        4.5.2 改造方案的景观效果第100-102页
总结与展望第102-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铁站与城市的“连接空间”研究--以成都地铁1、2号线为例
下一篇:适应家庭生命周期的中小型住宅室内空间需求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