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交通运输建筑、邮电通信建筑、广播电视建筑论文

城市交通综合体的功能布局和用地模式研究--以成都火车东站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1 城市交通综合体的兴起第12页
        1.1.2 我国城市交通综合体的差距第12-13页
        1.1.3 我国城市交通综合体建设面临新机遇第13-14页
    1.2 研究意义及方法第14-15页
        1.2.1 研究意义第14页
        1.2.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第15-17页
    1.4 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第17-18页
        1.4.1 相关概念第17页
        1.4.2 研究范围第17-18页
    1.5 研究综述第18-24页
        1.5.1 城市交通综合体功能研究第18-21页
        1.5.2 城市交通综合体用地研究第21-24页
第2章 城市交通综合体的演变与特征第24-32页
    2.1 城市交通综合体的演变第24-28页
        2.1.1 国外城市交通综合体的演变第24-26页
        2.1.2 我国城市交通综合体的演变第26-28页
        2.1.3 我国城市交通综合体的发展展望第28页
    2.2 城市交通综合体与城市的区位关系第28-30页
        2.2.1 位于城市中心第29页
        2.2.2 位于城市边缘第29-30页
        2.2.3 位于特定区位第30页
    2.3 城市交通综合体的特征第30-32页
        2.3.1 功能多样性第30-31页
        2.3.2 空间复合性第31页
        2.3.3 用地集约性第31-32页
第3章 城市交通综合体的功能和布局第32-64页
    3.1 国内外交通综合体的案例分析第32-46页
        3.1.1 日本第32-40页
        3.1.2 香港第40-42页
        3.1.3 北京第42-44页
        3.1.4 案例小结第44-46页
    3.2 城市交通综合体的功能分类第46-50页
    3.3 城市交通综合体的空间形态第50-53页
        3.3.1 平面空间形态第50-51页
        3.3.2 立面空间形态第51-53页
    3.4 城市交通综合体的功能布局原则和方法第53-55页
        3.4.1 布局原则第53-54页
        3.4.2 布局方法第54-55页
    3.5 城市交通综合体的功能布局策略第55-60页
        3.5.1 子功能布局第56-59页
        3.5.2 整体布局第59-60页
    3.6 城市交通综合体的功能布局要点第60-64页
        3.6.1 交通换乘的组织第60-62页
        3.6.2 与外部空间的衔接第62-64页
第4章 城市交通综合体的用地特征与模式第64-80页
    4.1 城市交通综合体的用地特征第64-65页
        4.1.1 类型多样性第64页
        4.1.2 效率集约性第64-65页
    4.2 我国城市交通综合体用地开发障碍第65-68页
        4.2.1 城市用地分类标准的滞后第65-67页
        4.2.2 铁路用地管理体制的滞后第67-68页
    4.3 国内外城市交通综合体用地开发模式第68-72页
        4.3.1 日本模式第68-69页
        4.3.2 香港模式第69-71页
        4.3.3 启示第71-72页
    4.4 城市交通综合体用地开发模式探讨第72页
        4.4.1 政府主导模式第72页
        4.4.2 公私合营(PPP)模式第72页
    4.5 城市交通综合体开发中的公私合营(PPP)模式应用第72-80页
        4.5.1 PPP模式对交通综合体开发的适用性第73-75页
        4.5.2 PPP模式的参与主体及职能第75-76页
        4.5.3 PPP模式的运作方式和选择第76-77页
        4.5.4 城市交通综合体项目的PPP模式第77-78页
        4.5.5 PPP模式的实现条件第78-80页
第5章 实例研究——以成都火车东站为例第80-112页
    5.1 成都火车东站概况第80-83页
        5.1.1 地理区位第80-81页
        5.1.2 产业区位第81-82页
        5.1.3 区位优势第82-83页
    5.2 成都火车东站功能和用地现状分析第83-90页
        5.2.1 功能组成第83-86页
        5.2.2 功能布局第86-90页
        5.2.3 用地现状第90页
    5.3 成都火车东站功能利用和用地模式第90-100页
        5.3.1 功能利用分析第90-95页
        5.3.2 空间利用分析第95-100页
        5.3.3 用地模式分析第100页
    5.4 问题反馈与原因探讨第100-103页
        5.4.1 客站存在的问题第100-101页
        5.4.2 旅客存在的问题第101页
        5.4.3 用地模式存在的问题第101页
        5.4.4 原因探讨第101-103页
    5.5 成都火车东站进一步改善的必要性第103-104页
        5.5.1 是加快推进成都市铁路建设的内在需要第103页
        5.5.2 是成都市铁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第103-104页
        5.5.3 是盘活成都市铁路存量土地的有效措施第104页
    5.6 对成都火车东站未来发展的改善建议第104-112页
        5.6.1 功能及布局的改善第104-110页
        5.6.2 开发模式的改善第110-112页
结论与展望第112-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9页
附录Ⅰ第119-121页
附录Ⅱ第121-122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阳垂直绿化植物调查与综合评价
下一篇:四川汉族地区传统民居木作营建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