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9-18页 |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 理论依据 | 第10-11页 |
1. 治理理论 | 第10-11页 |
2. 善治理论 | 第11页 |
(三) 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 村民自治的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2. 国内乡村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3. 国外地方政府自治的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 文献分析法 | 第16页 |
2. 田野调查法 | 第16页 |
(五)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1. 村民自治 | 第16-17页 |
2. 村民自治权 | 第17页 |
3. 村民委员会职权 | 第17-18页 |
4. 乡镇政府行政权 | 第18页 |
一、村民自治权与乡镇政府行政权关系的应然性分析 | 第18-25页 |
(一) 法学理论下的应然关系 | 第18-23页 |
1. 村民自治权的内涵与要素 | 第18-21页 |
2. 乡镇政府行政权的本质与职能 | 第21-22页 |
3. 法律规范下二者的应然关系 | 第22-23页 |
(二) 善治取向下的应然关系 | 第23-25页 |
1. 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利的分离导致中国农村治理失效 | 第23-24页 |
2. 善治取向下乡镇政府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的均衡与合作 | 第24-25页 |
二、西庄镇X、M村村民自治权与乡镇政府行政权关系实然性分析 | 第25-38页 |
(一) 基本情况介绍 | 第25-26页 |
1. 西庄镇基本情况 | 第25页 |
2. X村基本情况介绍 | 第25-26页 |
3. M村基本情况介绍 | 第26页 |
(二) X、M村村民自治权和乡镇政府行政权运行调查 | 第26-33页 |
1. 乡镇政府行政权的运行 | 第26-27页 |
2. 村民自治权的运行 | 第27-33页 |
(三) 村民自治权和乡镇政府行政权互动中的实际关系 | 第33-38页 |
1. 乡镇政府行政权对村民自治权的干预 | 第33-36页 |
2. 村民自治权对乡镇政府行政权力的服从 | 第36-38页 |
三、从治理角度分析影响村民自治权与乡镇政府行政权关系的因素 | 第38-45页 |
(一) 治理主体之间的权限责任模糊 | 第38-40页 |
1. 国家宏观政策的矛盾导致乡、村权限责任模糊 | 第38-39页 |
2. 党权渗透程度影响了“两委”权限责任 | 第39-40页 |
(二) 治理机制不完善 | 第40-42页 |
1. 权威机制导致治理主体间能力失衡 | 第40-41页 |
2. 村委会的权威合法性实际上来源于乡镇政府而非村民认同 | 第41-42页 |
(三) 培育治理理念的原生土壤不足 | 第42-45页 |
1. 村民权威观念的错位,缺乏对法理型权威的信任 | 第42-43页 |
2. 村民缺乏公共契约精神,组织化程度低 | 第43页 |
3. 村民轻法和无诉讼的法律意识 | 第43-44页 |
4. 村干部较强的“专制思想”和“官本位思想” | 第44-45页 |
四、善治取向下构建村民自治权和乡镇政府行政权关系和谐的基本思路 | 第45-51页 |
(一) 在政治民主化过程中明晰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界限和责任 | 第45页 |
(二) 在实际操作中明确“村两委”的职能分工并形成合力 | 第45-46页 |
(三) 完善乡镇政府的合法性 | 第46-47页 |
(四) 强化村民会议的职能 | 第47-48页 |
(五) 加强对法理型权威的信任 | 第48-49页 |
(六) 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培育农村社会力量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附录: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表 | 第52-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