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1.1 职业兴趣的理论及研究 | 第13-19页 |
1.1.1 国外的职业兴趣理论及研究 | 第14-18页 |
1.1.1.1 Roe(1956,1969)的圆形结构 | 第14页 |
1.1.1.2 Holland(1958,1973,1985)的六边形模型 | 第14-16页 |
1.1.1.3 Prediger(1976,1982)的维度模型 | 第16-17页 |
1.1.1.4 Gati(1979,1991)的层级模型 | 第17-18页 |
1.1.1.5 Tracey-Rounds(1995,1996,2002)的球形模型理论 | 第18页 |
1.1.2 国内的职业兴趣理论及研究 | 第18-19页 |
1.1.2.1 三层三分组职业结构模型和空缺的八分圆形结构模型 | 第19页 |
1.1.2.2 职业兴趣的七种类型 | 第19页 |
1.2 职业兴趣量表 | 第19-22页 |
1.2.1 国外职业兴趣量表的研究 | 第19-21页 |
1.2.1.1 斯特朗—坎贝尔职业兴趣量表(SCII) | 第20页 |
1.2.1.2 库德职业兴趣测验(KOIS) | 第20页 |
1.2.1.3 自我导向调查表(SDS) | 第20-21页 |
1.2.1.4 个人球型职业兴趣问卷(PGI) | 第21页 |
1.2.2 国内职业兴趣量表的研究 | 第21-22页 |
1.2.2.1 国内职业兴趣量表的早期研究 | 第21-22页 |
1.2.2.2 国内职业兴趣量表的近期研究 | 第22页 |
1.2.2.2.1 国内职业兴趣量表的修订 | 第22页 |
1.2.2.2.2 国内职业兴趣量表的编制 | 第22页 |
1.3 职业兴趣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1.4 职业兴趣与人格的关系 | 第23页 |
1.5 问题提出 | 第23-24页 |
1.6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24-26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1.6.1.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24-25页 |
1.6.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25页 |
1.6.2 研究目的 | 第25-26页 |
2 河南省大学生职业兴趣问卷的初步编制 | 第26-33页 |
2.1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2.1.1 初始项目的形成 | 第26页 |
2.1.2 被试 | 第26页 |
2.1.3 程序 | 第26-27页 |
2.1.4 数据处理 | 第2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2.2.1 项目分析 | 第27页 |
2.2.1.1 t检验法 | 第27页 |
2.2.1.2 相关系数法 | 第27页 |
2.2.2 探索性因素分析及因素命名 | 第27-33页 |
2.2.2.1 因素分析的适用性 | 第28页 |
2.2.2.2 因素分析的确定 | 第28页 |
2.2.2.3 项目筛选及因子数的确定 | 第28-30页 |
2.2.2.4 因素命名 | 第30-33页 |
3 职业兴趣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33-38页 |
3.1 职业兴趣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33页 |
3.2 职业兴趣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33-38页 |
3.2.1 内容效度 | 第33页 |
3.2.2 结构效度 | 第33-37页 |
3.2.2.1 内部一致性 | 第34-35页 |
3.2.2.2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3.2.3 效标效度 | 第37-38页 |
4 河南省大学生职业兴趣问卷的应用研究 | 第38-43页 |
4.1 河南省大学生职业兴趣的现状研究 | 第38-40页 |
4.1.1 研究方法 | 第38页 |
4.1.1.1 被试 | 第38页 |
4.1.1.2 工具 | 第38页 |
4.1.1.3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4.1.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4.1.2.1 河南省大学生职业兴趣的一般特点分析 | 第38-39页 |
4.1.2.2 河南省大学生职业兴趣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39页 |
4.1.2.3 河南省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年级差异分析 | 第39-40页 |
4.2 河南省大学生职业兴趣与人格的关系研究 | 第40-43页 |
4.2.1 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4.2.1.1 被试 | 第40页 |
4.2.1.2 工具 | 第40-41页 |
4.2.1.3 数据处理 | 第41页 |
4.2.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4.2.2.1 河南省大学生人格特质的一般特点分析 | 第41页 |
4.2.2.2 河南省大学生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41页 |
4.2.2.3 河南省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年级差异分析 | 第41-42页 |
4.2.2.4 河南省大学生职业兴趣与大五人格的关系分析 | 第42-43页 |
5 讨论 | 第43-52页 |
5.1 河南省职业兴趣问卷的编制过程 | 第43-44页 |
5.2 河南省大学生职业兴趣的结构 | 第44-46页 |
5.3 河南省大学生职业兴趣的特点 | 第46-49页 |
5.3.1 河南省大学生职业兴趣的性别差异 | 第47-48页 |
5.3.2 河南省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年级差异 | 第48-49页 |
5.4 河南省大学生职业兴趣与人格的关系 | 第49-52页 |
5.4.1 河南省大学生人格特质的特点 | 第49页 |
5.4.2 河南省大学生职业兴趣与大五人格的关系 | 第49-5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2-53页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52页 |
6.2 本研究的优势和有待完善之处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66页 |
附录A:河南省大学生职业兴趣问卷 | 第56-63页 |
附录B:河南省大学生职业兴趣正式问卷 | 第63-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