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1 干扰抑制与消除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2 干扰信道容量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LTE-A系统架构及其关键技术 | 第20-35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LTE-A系统关键技术 | 第20-29页 |
2.2.1 OFDM系统技术原理 | 第20-22页 |
2.2.2 无线帧结构及时频资源 | 第22-24页 |
2.2.3 小区内干扰抑制技术 | 第24-25页 |
2.2.4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 | 第25-29页 |
2.3 LTE-A系统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 | 第29-34页 |
2.3.1 干扰协调技术 | 第29-31页 |
2.3.2 干扰随机化技术 | 第31-32页 |
2.3.3 干扰消除技术 | 第32-33页 |
2.3.4 协作多点传输(CoMP)技术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NAICS增强型接收机算法研究 | 第35-52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增强型MMSE-IRC算法分析 | 第35-38页 |
3.2.1 MMSE-IRC算法 | 第36-37页 |
3.2.2 E-MMSE-IRC算法 | 第37-38页 |
3.3 串行干扰消除(SIC)算法分析 | 第38-44页 |
3.3.1 符号级串行干扰消除(SLIC)算法 | 第39-43页 |
3.3.2 码字级串行干扰消除(CWIC)算法 | 第43-44页 |
3.4 降低复杂度的ML(R-ML)算法分析 | 第44-46页 |
3.5 NAICS算法性能仿真及比较分析 | 第46-51页 |
3.5.1 系统仿真链路模型 | 第46-48页 |
3.5.2 算法仿真结果及对比分析 | 第48-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NAICS系统中多流功率分配技术研究 | 第52-65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NAICS场景下的功率分配算法研究 | 第52-60页 |
4.2.1 传统注水功率分配策略 | 第54-56页 |
4.2.2 遍历策略功率分配 | 第56-58页 |
4.2.3 低复杂度功率分配策略 | 第58-60页 |
4.3 NAICS与功率分配的联合处理 | 第60-62页 |
4.4 网络辅助干扰消除系统安全问题研究 | 第62-63页 |
4.4.1 网络辅助干扰消除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 | 第62页 |
4.4.2 解决方案分析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小区间干扰消除技术的FPGA实现 | 第65-93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硬件仿真平台介绍 | 第65-67页 |
5.3 真实信道下NAICS算法在线仿真 | 第67-71页 |
5.4 基于脉动阵列的矩阵求逆硬件高效实现 | 第71-80页 |
5.4.1 脉动阵列及复数矩阵求逆 | 第71-73页 |
5.4.2 基于脉动阵列的三角矩阵求逆硬件实现 | 第73-77页 |
5.4.3 基于脉动阵列的Cholesky分解硬件实现 | 第77-80页 |
5.5 干扰消除及MIMO检测模块 | 第80-91页 |
5.5.1 数据定点位宽分析 | 第81-83页 |
5.5.2 频偏补偿及信道估计模块 | 第83-90页 |
5.5.3 串行干扰消除模块 | 第90-91页 |
5.6 性能测试及分析 | 第91-9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3-9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3-94页 |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00-101页 |
附件 | 第101-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