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鄂尔多斯盆地Q1井区山1段储层评价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2.1 物源及沉积环境研究现状第8-9页
        1.2.2 储层孔隙类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现状第9-10页
    1.3 研究内容第10页
    1.4 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第10-11页
        1.4.1 本论文研究遵循的技术路线第10-11页
        1.4.2 关键技术第11页
    1.5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1-12页
    1.6 创新点第12-13页
第二章 地层的精细划分对比与砂体展布特征研究第13-27页
    2.1 区域地质特征第13-14页
    2.2 地层划分与对比第14-23页
        2.2.1 地层基本特征第14页
        2.2.2 地层划分与对比原则第14-16页
        2.2.3 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第16-18页
        2.2.4 地层划分结果第18-21页
        2.2.5 地层对比结果第21-23页
    2.3 砂体厚度展布特征第23-24页
    2.4 砂顶微构造特征第24-27页
第三章 储层沉积特征分析第27-38页
    3.1 区域沉积演化特征第27页
    3.2 沉积相划分方案第27-30页
        3.2.1 相标志特征第27-30页
        3.2.2 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第30页
        3.2.3 水下天然堤第30页
        3.2.4 水下分流间湾第30页
    3.3 单井相分析第30-33页
        3.3.1 单井的测井相第30-31页
        3.3.2 单井沉积相第31-33页
    3.4 连井剖面相分析第33-34页
    3.5 沉积相展布特征第34-38页
        3.5.1 优势相砂地比特征第34-36页
        3.5.2 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第36-38页
第四章 储层“四性”关系以及参数展布研究第38-50页
    4.1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第38-41页
        4.1.1 岩性特征分析第38页
        4.1.2 物性特征分析第38-39页
        4.1.3 电性特征分析第39-40页
        4.1.4 含气性特征分析第40-41页
    4.2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及解释标准的建立第41-44页
        4.2.1 泥质含量解释模型第41-42页
        4.2.2 孔隙度解释模型第42页
        4.2.3 渗透率解释模型第42-43页
        4.2.4 含气饱和度解释模型第43-44页
    4.3 储层参数分布特征第44-50页
第五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第50-59页
    5.1 层内非均质性第50-55页
        5.1.1 储集层的孔渗韵律特征第50-51页
        5.1.2 层内渗透率的非均质性程度第51-54页
        5.1.3 储集层隔夹层识别与划分第54-55页
    5.2 层间非均质性第55-57页
    5.3 平面非均质性第57页
    5.4 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因素第57-59页
第六章 储层分类评价第59-66页
    6.1 储层评价参数的选取第59页
    6.2 储层评价标准第59-60页
    6.3 储层综合评价第60-65页
    6.4 储层评价结果验证第65-66页
第七章 结论及认识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北斜坡西北部高庙湾区延9沉积相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
下一篇: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与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耦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