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社会思潮概述 | 第12-18页 |
1.1 社会思潮的内涵 | 第12-13页 |
1.2 社会思潮的特点 | 第13-15页 |
1.2.1 社会性和共生性 | 第13页 |
1.2.2 潮流性和多元性 | 第13-14页 |
1.2.3 传播性和起伏性 | 第14页 |
1.2.4 理论性与现实性 | 第14-15页 |
1.3 当代主要社会思潮 | 第15-18页 |
1.3.1 新自由主义思潮 | 第15-16页 |
1.3.2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 第16-17页 |
1.3.3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 第18-24页 |
2.1 大学生思想状况 | 第18-21页 |
2.1.1 大学生思想特点 | 第18-19页 |
2.1.2 影响大学生思想的条件 | 第19-20页 |
2.1.3 大学生关注社会思潮的原因 | 第20-21页 |
2.2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不利影响 | 第21-24页 |
2.2.1 动摇了大学生对主流思想文化的认同 | 第21-22页 |
2.2.2 大学生的民主意识、爱国意识发生偏差 | 第22页 |
2.2.3 大学生功利思想不断滋长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应对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对策 | 第24-33页 |
3.1 科学引领社会思潮 | 第24-26页 |
3.1.1 坚持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 | 第24-25页 |
3.1.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 第25-26页 |
3.2 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 第26-28页 |
3.2.1 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 | 第26-27页 |
3.2.2 提高大学生理论水平 | 第27-28页 |
3.2.3 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 | 第28页 |
3.3 优化大学生文化教育环境 | 第28-33页 |
3.3.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第29-30页 |
3.3.2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提升媒体公信力 | 第30-31页 |
3.3.3 注重解决民生问题,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