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背景意义 | 第16-17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1 温湿度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2.2 无线Mesh网络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 第18-19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9-22页 |
1.3.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2-34页 |
2.1 系统总体架构 | 第22-23页 |
2.2 功能介绍及器件选型 | 第23-27页 |
2.2.1 CPU控制器的选择 | 第24-25页 |
2.2.2 温湿度传感器的选择 | 第25-26页 |
2.2.3 无线通信模块的选择 | 第26-27页 |
2.3 上位机节点 | 第27-28页 |
2.4 无线Mesh网络及BATMAN协议分析 | 第28-32页 |
2.4.1 无线Mesh网络简介 | 第28-29页 |
2.4.2 BATMAN协议行为分析 | 第29-30页 |
2.4.3 BATMAN协议数据结构分析 | 第30-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系统硬件方案实现 | 第34-52页 |
3.1 STM32外围电路设计 | 第34-38页 |
3.1.1 电源电路 | 第34-36页 |
3.1.2 时钟电路 | 第36-37页 |
3.1.3 复位电路 | 第37页 |
3.1.4 下载电路 | 第37-38页 |
3.2 温湿度采集模块 | 第38-41页 |
3.2.1 温湿度传感器SHT11工作原理 | 第38-41页 |
3.2.2 温湿度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 第41页 |
3.3 LCD显示模块 | 第41-45页 |
3.3.1 ILI9341简介 | 第42-43页 |
3.3.2 模拟8080接口时序操作ILI9341 | 第43-44页 |
3.3.3 ILI9341电路设计 | 第44-45页 |
3.4 串口通讯模块 | 第45-46页 |
3.5 报警模块 | 第46页 |
3.6 无线通信模块 | 第46-50页 |
3.6.1 无线网络模块 | 第46-48页 |
3.6.2 天线模块 | 第48-5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系统软件方案实现 | 第52-74页 |
4.1 系统软件方案概述 | 第52-54页 |
4.2 无线模块软件设计 | 第54-60页 |
4.2.1 BATMAN源码修改 | 第54-57页 |
4.2.2 应用程序设计 | 第57-58页 |
4.2.3 OpenWrt BATMAN协议配置 | 第58-60页 |
4.3 CPU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 第60-67页 |
4.3.1 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模块 | 第61-63页 |
4.3.2 LCD液晶显示模块和报警模块 | 第63-66页 |
4.3.3 串口操作模块 | 第66-67页 |
4.4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67-72页 |
4.4.1 上位机程序实现功能及关键技术 | 第67-69页 |
4.4.2 上位机程序设计介绍 | 第69-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74-80页 |
5.1 Mesh网络性能测试 | 第74-77页 |
5.1.1 节点发现测试 | 第74页 |
5.1.2 带宽测试 | 第74-75页 |
5.1.3 组网自愈合测试 | 第75-77页 |
5.2 节点数据通信测试 | 第77-78页 |
5.2.1 单节点数据通信测试 | 第77-78页 |
5.2.2 多节点数据通信测试 | 第7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总结 | 第80页 |
6.2 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