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普通畜牧学论文--饲料论文

角质降解细菌筛选、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7页
    1.1 角质第13-15页
        1.1.1 角质的结构第13-14页
        1.1.2 角质的处理方法第14-15页
    1.2 微生物角质酶的研究进展第15-25页
        1.2.1 微生物角质酶来源第15-17页
        1.2.2 角质酶的分类第17-18页
        1.2.3 角质酶的理化性质第18-22页
        1.2.4 角质酶的基因及其克隆表达第22-24页
        1.2.5 角质酶的应用第24-25页
    1.3 研究目的意义第25-26页
    1.4 技术路线第26-27页
第二章 角质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第27-4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7-30页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7页
        2.1.2 实验材料第27-28页
        2.1.3 培养基第28页
        2.1.4 角质降解菌的分离第28-29页
        2.1.5 角蛋白降解菌的筛选第29-30页
        2.1.6 菌株鉴定第30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0-37页
        2.2.1 角质降解菌的分离第30-31页
        2.2.2 角质降解菌的筛选第31-34页
        2.2.3 菌株鉴定第34-37页
    2.3 讨论第37-39页
    2.4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角质降解菌发酵条件的优化第40-4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3.1.1 试验菌株第40页
        3.1.2 试剂及培养基第40页
        3.1.3 菌株复壮及种子液制备第40页
        3.1.4 碳源种类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第40-41页
        3.1.5 氮源种类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第41页
        3.1.6 温度对产酶的影响第41页
        3.1.7 发酵时间对产酶的影响第41页
        3.1.8 酯酶活性测定第41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1-43页
        3.2.1 碳源种类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第41-42页
        3.2.2 氮源种类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第42页
        3.2.3 发酵温度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第42-43页
        3.2.4 发酵时间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第43页
    3.3 讨论第43-44页
    3.4 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角质降解菌产粗酶酶学性质研究第45-5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5-47页
        4.1.1 实验菌株第45页
        4.1.2 试剂与缓冲液第45页
        4.1.3 菌株复壮及种子液制备第45页
        4.1.4 酯酶粗酶液的提取第45-46页
        4.1.5 粗酶液的超滤浓缩第46页
        4.1.6 硫酸铵盐析及透析除盐第46页
        4.1.7 两菌株胞外酯酶粗酶最适pH和pH稳定性第46页
        4.1.8 两菌株胞外酯酶粗酶最适温度和温度稳定性第46页
        4.1.9 有机溶剂对两菌株胞外酯酶粗酶影响第46-47页
        4.1.10 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对两菌株胞外酯酶粗酶影响第4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7-50页
        4.2.1 pH对两菌株胞外酯酶粗酶影响第47页
        4.2.2 两菌株胞外酯酶粗酶pH稳定性第47-48页
        4.2.3 温度对两菌株胞外酯酶粗酶活性影响第48页
        4.2.4 两菌株胞外酯酶粗酶温度稳定性第48-49页
        4.2.5 有机试剂对两菌株酯酶粗酶活性影响第49页
        4.2.6 表面活性剂对两菌株酯酶粗酶活性影响第49-50页
        4.2.7 金属离子对两菌株酯酶粗酶活性影响第50页
    4.3 讨论第50-52页
    4.4 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53-54页
    5.1 结论第53页
    5.2 创新点第53页
    5.3 研究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1页
致谢第61-62页
作者简历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细胞介素-17A对多房棘球蚴侵染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下一篇:牦牛角和毛囊的形态发生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