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0 导论 | 第12-24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综述 | 第13-15页 |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海洋产业集聚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思路与内容安排 | 第18-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内容安排 | 第20-21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24页 |
1 海洋产业集聚:机理与山东半岛的集聚条件分析 | 第24-35页 |
·产业集聚的一般机理 | 第24-26页 |
·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 | 第24页 |
·产业集聚的演进机理 | 第24-26页 |
·产业集聚的合作机理 | 第26页 |
·海洋产业集聚的特殊性 | 第26-31页 |
·集聚形成过程的特殊性 | 第26-28页 |
·集聚演进过程的特殊性 | 第28-29页 |
·集聚合作过程的特殊性 | 第29-31页 |
·山东半岛实现海洋产业集聚的条件 | 第31-35页 |
2 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集聚分布状况的评估 | 第35-48页 |
·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分析——集中系数 | 第35-37页 |
·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集聚的产业分布分析——区位熵 | 第37-39页 |
·山东半岛海洋产业分布实例 | 第39-46页 |
·山东半岛主要海洋产业分布特征 | 第40-44页 |
·山东半岛沿海城市海洋产业分布 | 第44-46页 |
·完善海洋产业布局的建议 | 第46-48页 |
3 海洋产业集聚与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 第48-60页 |
·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 | 第48-50页 |
·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分析 | 第50-60页 |
·协调发展度的评价模型 | 第50-54页 |
·山东半岛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评判 | 第54-60页 |
4 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面板协整分析 | 第60-72页 |
·面板协整模型的构建 | 第60-63页 |
·变量的选取 | 第60-61页 |
·模型形式的确定 | 第61-63页 |
·面板协整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 第63-70页 |
·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 第63-66页 |
·面板数据协整关系检验 | 第66-69页 |
·面板协整方程估计 | 第69-70页 |
·主要结论 | 第70-72页 |
5 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经济效应 | 第72-76页 |
·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 | 第72-73页 |
·产业集聚的分工效应 | 第73页 |
·产业集聚的外部效应 | 第73-74页 |
·产业集聚的市场效应 | 第74-76页 |
6 实现山东半岛海洋产业助推经济增长的途径 | 第76-82页 |
·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集聚进一步发展的路径 | 第76-77页 |
·培育有区域特色的涉海企业集群 | 第76页 |
·在区域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产业带建设 | 第76页 |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海洋产业园区 | 第76-77页 |
·促进涉海集群创新与扩散 | 第77页 |
·实现海洋产业集聚推进山东半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 第77-82页 |
·加强政策引导与实施,实现半岛海洋产业良性集聚 | 第77-78页 |
·引导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半岛综合竞争力 | 第78-80页 |
·海陆一体与区域统筹发展,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个人简历 | 第85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