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现状及选题依据 | 第8-11页 |
1.1.1 巨斑花岗岩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1.2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2 论文的技术路线及工作阶段 | 第11-13页 |
1.2.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2.2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2.3 论文的工作阶段 | 第12-13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量 | 第13-14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18页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4页 |
2.2 区域构造 | 第14-16页 |
2.3 区域地层 | 第16-17页 |
2.4 区域岩浆作用 | 第17-18页 |
第3章 巨斑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 | 第18-22页 |
3.1 野外地质特征 | 第18-19页 |
3.2 岩相学特征 | 第19-22页 |
第4章 巨斑花岗岩的矿物化学特征 | 第22-35页 |
4.1 钾长石的矿物化学特征 | 第22-26页 |
4.1.1 钾长石斑晶的矿物化学特征 | 第22-24页 |
4.1.2 钾长石基质及钾长石包裹体的矿物化学特征 | 第24-25页 |
4.1.3 条纹长石 | 第25-26页 |
4.2 斜长石的矿物化学特征 | 第26-28页 |
4.2.1 斜长石基质的成分剖面特征 | 第26-27页 |
4.2.2 斜长石基质及斜长石包裹体的矿物化学特征 | 第27-28页 |
4.3 二长石温压计 | 第28页 |
4.4 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 | 第28-33页 |
4.4.1 黑云母的成分分类 | 第29页 |
4.4.2 黑云母的成分变化及结晶过程的反演 | 第29-31页 |
4.4.3 黑云母的压力计 | 第31-32页 |
4.4.4 黑云母的来源 | 第32-33页 |
4.5 巨斑花岗岩结晶过程反演 | 第33-35页 |
第5章 巨斑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35-42页 |
5.1 测试方法 | 第35页 |
5.2 主量元素特征 | 第35-38页 |
5.3 稀土元素特征 | 第38-39页 |
5.4 微量元素特征 | 第39-42页 |
第6章 锆石U-Pb年代学 | 第42-48页 |
6.1 锆石U-Pb年龄的测定 | 第42-45页 |
6.2 大地构造背景分析 | 第45-48页 |
6.2.1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构造演化的争论 | 第45-46页 |
6.2.2 大地构造背景判别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4-55页 |
附录A 表格 | 第55-70页 |
附录B 图版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