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9-11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9-11页 |
1.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关于古特提斯及其演化 | 第11-12页 |
1.2.2 澜沧江构造岩浆带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临沧花岗岩基”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论文完成工作量 | 第15-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20页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6-17页 |
2.2 地层概况 | 第17页 |
2.3 岩浆岩 | 第17-18页 |
2.4 构造特征 | 第18-20页 |
第3章 岩体地质及岩相学特征 | 第20-24页 |
3.1 地质特征及样品采集 | 第20-21页 |
3.2 岩相学特征 | 第21-24页 |
第4章 岩体矿物化学特征 | 第24-37页 |
4.1 黑云母成分特征 | 第24-29页 |
4.1.1 黑云母全铝压力计 | 第25-26页 |
4.1.2 黑云母结晶温度及氧逸度 | 第26-27页 |
4.1.3 黑云母化学成分对研究源区性质与构造背景限制的讨论 | 第27-29页 |
4.2 长石成分特征 | 第29-35页 |
4.2.1 基质中的长石 | 第29-32页 |
4.2.2 钾长石斑晶 | 第32-34页 |
4.2.3 二长石温度计 | 第34-35页 |
4.3 全岩锆石饱和温度 | 第35-37页 |
第5章 岩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7-43页 |
5.1 主量元素特征 | 第37-39页 |
5.2 微量元素特征 | 第39-41页 |
5.3 稀土元素特征 | 第41-43页 |
第6章 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 | 第43-50页 |
6.1 成因类型分析 | 第43-44页 |
6.2 岩浆源区分析 | 第44-45页 |
6.3 成岩温压条件 | 第45-46页 |
6.4 岩浆成岩演化 | 第46-47页 |
6.5 构造环境判别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56-57页 |
图版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