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白腐菌对芳香族皮革化学品降解的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制革废水中的芳香族皮革化学品第13-16页
        1.1.1 皮革常用染料第14-15页
        1.1.2 芳香族有机鞣剂第15页
        1.1.3 废水中染料和有机鞣剂的去除方法第15-16页
    1.2 白腐菌简介第16-21页
        1.2.1 白腐菌第16页
        1.2.2 木质素降解酶系第16-18页
        1.2.3 白腐菌的固定化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第18-21页
    1.3 选题的意义及创新点第21-23页
第二章 芳香族化合物对白腐菌产木质素降解酶的影响第23-33页
    2.1 实验材料第23-26页
        2.1.1 实验药品第23-25页
        2.1.2 实验菌种第25页
        2.1.3 实验仪器第25页
        2.1.4 培养基配方第25-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27页
        2.2.1 孢子悬液的制备第26页
        2.2.2 降解体系的构建第26页
        2.2.3 粗酶液的获取及酶活的测定第26-27页
        2.2.4 相对酶活总量的计算第2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7-30页
        2.3.1 染料对白腐菌产木质素降解酶的影响第27-29页
        2.3.2 酚对白腐菌产木质素降解酶的影响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3页
第三章 芳香族化合物对固定化白腐菌产酶的影响第33-43页
    3.1 实验材料第33-34页
        3.1.1 实验药品第33页
        3.1.2 实验菌种第33页
        3.1.3 实验仪器第33-34页
        3.1.4 培养基配方第34页
    3.2 实验内容第34-36页
        3.2.1 固定化白腐菌凝胶颗粒的制备第34-35页
        3.2.2 降解体系的构建第35页
        3.2.3 酶活测定第35页
        3.2.4 相对酶活总量的计算第35-36页
        3.2.5 酚残留量与酶活变化关系研究第36页
        3.2.6 不同浓度酚对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质素降解酶的影响第3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6-41页
        3.3.1 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凝胶颗粒第36-37页
        3.3.2 酚对固定化白腐菌产木质素降解酶的影响第37-38页
        3.3.3 酚残留率与酶的分泌第38-40页
        3.3.5 不同浓度酚对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质素降解酶的影响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共固定化白腐菌凝胶颗粒及其对染料的降解第43-53页
    4.1 实验材料第43-45页
        4.1.1 实验药品第43页
        4.1.2 实验菌种第43页
        4.1.3 实验仪器第43-44页
        4.1.4 培养基第44-45页
    4.2 实验方法第45-47页
        4.2.1 菌丝及木质素降解酶的获取第45页
        4.2.2 酶活的测定第45页
        4.2.3 交联酶聚集体的制备第45-46页
        4.2.4 交联酶聚集体的酶学特征第46页
        4.2.5 共固定化凝胶颗粒的制备第46页
        4.2.6 共固定化凝胶颗粒降解染料实验第46-47页
        4.2.7 重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共固定化凝胶颗粒对染料的脱色第47页
        4.2.8 共固定化凝胶颗粒的特性第4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7-52页
        4.3.1 交联酶聚集体酶活第47页
        4.3.2 交联酶聚集体的酶学特征第47-48页
        4.3.3 共固定化凝胶颗粒对染料的降解第48-50页
        4.3.4 重金属存在条件下共固定化凝胶颗粒对染料的降解第50-51页
        4.3.5 共固定化凝胶颗粒特性第51-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共固定化微胶囊对染料的降解第53-63页
    5.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53-54页
        5.1.1 实验药品第53页
        5.1.2 实验菌种第53页
        5.1.3 实验仪器第53-54页
        5.1.4 培养基配方第54页
    5.2 实验方法第54-57页
        5.2.1 菌丝及木质素降解酶的获取第54页
        5.2.2 酶活的测定第54-55页
        5.2.3 交联酶聚集体的制备第55页
        5.2.4 酶活回收率的计算第55页
        5.2.5 共固定化微胶囊的制备第55-56页
        5.2.6 共固定化凝胶颗粒降解实验第56页
        5.2.7 重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对染料的脱色第56页
        5.2.8 共固定化凝胶颗粒的特性第56-5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7-60页
        5.3.1 木质素降解酶的酶活第57页
        5.3.2 共固定化微胶囊的形态学特征第57-58页
        5.3.3 共固定化凝胶颗粒对染料的降解第58-59页
        5.3.4 重金属存在条件下共固定化凝胶颗粒对染料的降解第59-60页
        5.3.5 共固定化微胶囊的重复使用性第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6.1 结论第63-64页
    6.2 展望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致谢第71-73页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73页
    一、发表学术论文第73页
    二、其他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S与GIS的毕节试验区LUCC及区域经济响应特征分析
下一篇: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及其携带的多能性基因-Oct4、Nanog、Lin28和Fgf4表达水平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