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本文的贡献与不足 | 第14-15页 |
2 银行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 财政部银行业绩效评估理论与评估体系 | 第15页 |
2.2 美国银行业绩效的骆驼评级体系 | 第15-16页 |
2.3 高盛的银行业效率评价体系 | 第16-17页 |
2.4 其他体系与各体系的总体应用评价 | 第17-20页 |
2.4.1 经济增加值(EVA)模型 | 第17-18页 |
2.4.2“平衡计分卡”战略模型 | 第18-20页 |
3 我国银行业绩效评价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 | 第20-24页 |
3.1 我国银行业绩效评价的现状 | 第20-21页 |
3.2 我国银行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变化特点 | 第21-22页 |
3.2.1 评价体系不能反映战略目标 | 第21页 |
3.2.2 绩效评价中忽视员工参与 | 第21页 |
3.2.3 重财务指标的考核,轻非财务指标 | 第21-22页 |
3.3 我国银行业绩效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22-24页 |
3.3.1 银行产权改革继续推进 | 第22页 |
3.3.2 绩效评估体系不断创新 | 第22-23页 |
3.3.3 非财务指标备受关注 | 第23-24页 |
4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24-31页 |
4.1 基于DEA方法的银行效率测度 | 第24-31页 |
4.1.1 变量的选取和模型设计 | 第24页 |
4.1.2 数据选取和样本选择 | 第24-25页 |
4.1.3 DEA数据检验和实证结果 | 第25-28页 |
4.1.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5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1-35页 |
5.1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5.2 数据筛选与模型构建 | 第32-33页 |
5.3 我国银行业绩效评价的tobit模型 | 第33页 |
5.4 tobit模型的经济学分析 | 第33-35页 |
6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政策建议 | 第35-42页 |
6.1 政府监管角度: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 | 第35-37页 |
6.1.1 转变金融监管理念,避免监管真空 | 第35页 |
6.1.2 提高监管机构独立性与专业化水平 | 第35-36页 |
6.1.3 增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避免监管方合作的真空 | 第36-37页 |
6.2 银行业内部控制角度:进一步加强银行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 | 第37-38页 |
6.2.1 增强银行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 | 第37页 |
6.2.2 进一步强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建设 | 第37页 |
6.2.3 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 第37-38页 |
6.2.4 完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提升内控的有效性 | 第38页 |
6.3 银行业经营角度:进一步谋求表外业务利润增长潜力 | 第38-40页 |
6.3.1 加速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 | 第38-39页 |
6.3.2 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加速推广股份制改革 | 第39页 |
6.3.3 巩固传统业务,提高金融创新能力 | 第39页 |
6.3.4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和科学的分配制度 | 第39-40页 |
6.3.5 树立商业银行“专业理念” | 第40页 |
6.4 银行业创新角度: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和产品体系创新 | 第40-4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