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养老保险并轨政策认知影响因素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文献综述第14-19页
        1.2.1 国内文献综述第14-19页
        1.2.2 国外文献综述第19页
        1.2.3 总体评价第19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第19-22页
        1.3.1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20-22页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22-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22页
        1.4.2 结构安排第22-23页
    1.5 创新点第23-24页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4-31页
    2.1 概念界定第24-26页
        2.1.1 社会认知第24-25页
        2.1.2“养老保险并轨”第25页
        2.1.3 政策认知第25-26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6-30页
        2.2.1 社会认知理论第26-28页
        2.2.2 社会公平理论第28-29页
        2.2.3 社会阶层理论第29-30页
    2.3 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养老保险并轨政策认知理论框架和影响因素分析第31-40页
    3.1 理论框架第31-33页
        3.1.1 政策认知影响因素的分析视角比较第31-32页
        3.1.2 政策认知结果的分析视角比较第32-33页
    3.2 不同视角下具体影响因素分析第33-37页
        3.2.1 利益视角下认知影响因素分析第33-35页
        3.2.2 情感视角下认知影响因素分析第35-36页
        3.2.3 规则视角下认知影响因素分析第36-37页
    3.3 不同视角下具体认知结果分析第37-39页
        3.3.1 政策接受程度第38-39页
        3.3.2 政策认可程度第39页
    3.4 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养老保险并轨政策认知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第40-46页
    4.1 调查问卷设计原则第40-41页
        4.1.1 科学性原则第40页
        4.1.2 系统全面原则第40页
        4.1.3 有效性原则第40页
        4.1.4 可操作性原则第40-41页
        4.1.5 可比性原则第41页
    4.2 调查问卷设计过程第41-42页
    4.3 数据获取第42-44页
        4.3.1 数据来源第42-44页
        4.3.2 测量内容第44页
    4.4 问卷的信度检验第44-45页
    4.5 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养老保险并轨政策认知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第46-56页
    5.1 养老保险并轨政策认知调查结果的因子分析第46-50页
        5.1.1 因子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第46-47页
        5.1.2 因子分析结果第47-48页
        5.1.3 公因子数值计算第48-50页
    5.2 养老保险并轨政策认知调查结果的回归分析第50-52页
    5.3 养老保险并轨政策认知调查结果综述与政策建议第52-54页
        5.3.1 养老保险并轨政策认知调查结果综述第52-53页
        5.3.2 政策建议第53-54页
    5.4 小结第54-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附录A第62-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nZn铁氧体/FeSiAl复合磁粉及其磁粉芯性能研究
下一篇:统筹层次升级背景下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体制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