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苏州市大公园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10-18页
    一、选题背景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7页
        (一)国外相关研究第11-13页
        (二)国内相关研究第13-17页
    三、本文的结构安排第17页
    四、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8-24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第18-20页
        (一)社区第18页
        (二)社区治理第18-19页
        (三)社会工作人员第19页
        (四)社会组织第19-20页
        (五)三社联动第20页
    二、理论基础第20-24页
        (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般理论第20-22页
        (二)社会资本理论第22-23页
        (三)社区自治理论第23-24页
第二章 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的发展及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第24-28页
    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轨迹第24-26页
        (一)“街居制”的形成与发展第24页
        (二)“单位制”的形成与扩张第24-25页
        (三)“社区制”的探索与发展第25-26页
    二、加强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第26-28页
        (一)经济社会变革的客观要求第26-27页
        (二)政府职能转移的必然趋势第27页
        (三)实现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第27-28页
第三章 苏州市大公园社区“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的实践探索第28-43页
    一、“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的起源第28-33页
        (一)居委会的行政依赖性第28-32页
        (二)社区社会组织的行政依赖性第32-33页
    二、姑苏区“三社联动”工作历程第33-35页
        (一)总体战略步骤第33-34页
        (二)实施推进历程第34-35页
    三、大公园社区“三社联动”试点工作措施第35-39页
        (一)建立项目需求征集机制第35-36页
        (二)建立项目需求评议机制第36-37页
        (三)建立项目承接决策机制第37-38页
        (四)建立项目绩效评估机制第38-39页
    四、大公园社区“三社联动”试点工作评估第39-43页
        (一)政府保障情况第39页
        (二)项目成效第39-41页
        (三)居民参与情况第41-42页
        (四)经费使用情况第42-43页
第四章 苏州市大公园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3-49页
    一、存在的问题第43-45页
        (一)社区管理的行政倾向第43页
        (二)居民参与程度不高第43-44页
        (三)项目运行缺乏有效监督第44-45页
        (四)社会组织结构单一、承接能力不高第45页
    二、原因分析第45-49页
        (一)政府行政的干预第45-46页
        (二)公民参与的缺失第46-47页
        (三)社区工作者队伍不稳定第47-48页
        (四)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发展困境第48-49页
第五章 完善苏州市大公园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的对策第49-56页
    一、规范政府公权,推进职权明晰第49-50页
        (一)转变观念,摆正位置第49页
        (二)为社区立法第49-50页
    二、培育社会资本,实现基层自治第50-51页
        (一)满足居民不同利益,丰富社区活动第50页
        (二)扩展社区自治空间,发展增权式参与第50-51页
        (三)建立多元治理结构,培育横向参与网络第51页
    三、规范社区岗位,招募专业人才第51-52页
        (一)优化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队伍第51页
        (二)加大社工中社工师占比第51-52页
        (三)制定严格的准入门槛第52页
        (四)加强考核培训力度第52页
        (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第52页
    四、发展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第52-56页
        (一)法律保障第52-53页
        (二)政治保障第53页
        (三)经济保障第53-54页
        (四)其他支撑手段第54-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基于西方“普世价值观”比照的视角
下一篇: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及其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