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再生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前言第12-30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2-16页
        1.1.1 国外背景第12-13页
        1.1.2 国内背景第13-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2页
        1.2.3 总结与评述第22-23页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1.3.1 研究目的第23页
        1.3.2 选题意义第23-24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工作量第24-27页
        1.4.1 研究视角第24-25页
        1.4.2 研究方法第25-26页
        1.4.3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4.4 主要完成工作量第27页
    1.5 技术路线第27页
    1.6 创新点与难点第27-30页
        1.6.1 创新点第27-29页
        1.6.2 研究难点第29-30页
2 再生资源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第30-44页
    2.1 再生资源与产业界定第30-31页
        2.1.1 再生资源第30页
        2.1.2 再生资源产业第30-31页
    2.2 产业构成第31-33页
    2.3 产业特性、现状及前景第33-39页
        2.3.1 特征第33-34页
        2.3.2 属性第34-35页
        2.3.3 产业现状第35-37页
        2.3.4 产业布局第37-38页
        2.3.5 产业发展趋势第38页
        2.3.6 产业发展前景第38-39页
    2.4 可持续发展第39-40页
        2.4.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第39页
        2.4.2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第39-40页
    2.5 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40-43页
        2.5.1 再生资源产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40-41页
        2.5.2 产业可持续发展第41-42页
        2.5.3 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阻碍第42-43页
    2.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3 再生资源产业经济性研究第44-66页
    3.1 产业经济性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44-45页
    3.2 产业经济性界定第45-46页
        3.2.1 外部经济性第45页
        3.2.2 内部经济性第45-46页
    3.3 产业外部经济性研究第46-52页
        3.3.1 外部经济性影响因素第46-47页
        3.3.2 外部经济性指标研究第47-52页
    3.4 产业内部经济性研究第52-65页
        3.4.1 内部经济性影响因素第53页
        3.4.2 内部经济性研究第53-54页
        3.4.3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再生资源内部经济性研究第54-60页
        3.4.4 实证研究第60-65页
    3.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4 再生资源产业替代弹性研究第66-78页
    4.1 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弹性第66-67页
    4.2 估计方法选择及修正第67-68页
        4.2.1 估计方法选择第67页
        4.2.2 产业替代弹性模型建立第67-68页
    4.3 研究内容第68-69页
        4.3.1 个体替代弹性系数第68-69页
        4.3.2 综合替代弹性系数第69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9-75页
        4.4.1 数据来源及说明第69页
        4.4.2 个体弹性系数研究第69-75页
        4.4.3 综合弹性系数研究第75页
    4.5 替代弹性模型可靠性分析第75-76页
        4.5.1 样本数量第75-76页
        4.5.2 行业的差异性第76页
        4.5.3 原始数据的精度第76页
        4.5.4 模型的可靠性第76页
    4.6 本章小结第76-78页
5 再生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第78-100页
    5.1 研究原则第78-79页
        5.1.1 科学性原则第78页
        5.1.2 系统性原则第78页
        5.1.3 全局性原则第78页
        5.1.4 可操作性原则第78-79页
        5.1.5 动态性原则第79页
    5.2 产业可持续发展框架第79-80页
        5.2.1 经济子系统第79-80页
        5.2.2 环境子系统第80页
        5.2.3 资源子系统第80页
    5.3 评价方法选择第80-82页
    5.4 评价框架构建第82-85页
        5.4.1 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建立第82-84页
        5.4.2 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第84-85页
    5.5 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第85-94页
        5.5.1 再生资源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第85页
        5.5.2 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第85-94页
    5.6 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第94-99页
        5.6.1 各指标数据的确定第94-97页
        5.6.2 产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第97-98页
        5.6.3 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第98页
        5.6.4 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结果汇总第98-99页
    5.7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6 再生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第100-112页
    6.1 环境子系统的发展策略第100-104页
        6.1.1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第100-102页
        6.1.2 政府行为作用第102-103页
        6.1.3 政府行为的实施路径第103-104页
    6.2 资源子系统发展策略第104-108页
        6.2.1 我国资源再生产业链构成第105页
        6.2.2 再生资源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分析第105-106页
        6.2.3 产业链运行机制分析第106-107页
        6.2.4 产业链运行策略第107-108页
    6.3 经济子系统的发展策略第108-111页
        6.3.1 再生资源产业市场机制第109页
        6.3.2 市场机制的作用第109-110页
        6.3.3 市场机制的发展策略第110-111页
    6.4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7 结论及建议第112-115页
    7.1 结论第112-113页
    7.2 建议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附录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城镇化对崩滑流易发性及防治效率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乘数模型的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