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镇形成与发展论文

中国城镇化对崩滑流易发性及防治效率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20页
        1.3.1 城镇化对环境影响相关研究第12-15页
        1.3.2 崩滑流对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影响相关研究第15页
        1.3.3 崩滑流影响因素及易发性评价相关研究第15-18页
        1.3.4 城镇化对崩滑流影响研究第18-19页
        1.3.5 文献评述第19-20页
    1.4 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第20-22页
        1.4.1 科学问题第20页
        1.4.2 研究内容第20-22页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2-23页
        1.5.1 研究方法第22页
        1.5.2 技术路线第22-23页
    1.6 论文创新点第23-24页
    1.7 相关概念界定第24-28页
        1.7.1 城镇化第24-25页
        1.7.2 崩滑流第25页
        1.7.3 灾害易发性第25-26页
        1.7.4 灾害防治效率第26-28页
2 相关理论基础第28-36页
    2.1 城镇化的内涵及表征第28-30页
    2.2 城镇化的外部性理论第30-32页
    2.3 政府对崩滑流灾害的防治职责第32-33页
    2.4 崩滑流防治的资源配置效率理论第33页
    2.5 理论框架构建第33-36页
3 城镇化对崩滑流易发性的静态影响第36-52页
    3.1 假设的提出第36-38页
    3.2 方法和数据第38-46页
        3.2.1 研究设计第38-39页
        3.2.2 面板多元回归模型第39-43页
        3.2.3 数据来源和描述统计第43页
        3.2.4 统计检验第43-4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6-51页
        3.3.1 全国层面的静态影响第46-48页
        3.3.2 地区层面的静态影响第48-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4 城镇化对崩滑流易发性的动态影响第52-64页
    4.1 方法和模型第52-53页
        4.1.1 研究设计第52页
        4.1.2 面板VAR模型第52-53页
    4.2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53-62页
        4.2.1 面板单位根检验第53-54页
        4.2.2 最优滞后期的确定第54-56页
        4.2.3 动态影响的回归分析第56-58页
        4.2.4 动态影响的脉冲响应分析第58-62页
    4.3 本章小结第62-64页
5 城镇化对崩滑流防治效率的影响第64-76页
    5.1 方法和数据第64-67页
        5.1.1 研究设计第64-65页
        5.1.2 SBM-DEA模型第65-66页
        5.1.3 Tobit模型第66页
        5.1.4 指标和数据选取第66-67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7-74页
        5.2.1 全国层面的影响第67-70页
        5.2.2 地区层面的影响第70-74页
    5.3 本章小结第74-76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6-79页
    6.1 主要结论第76-77页
    6.2 政策建议第77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77-79页
致谢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94页
附录A 论文相关数据第94-102页
附录B 个人简历及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创意经济发展理论与模式优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下一篇:再生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