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戏剧艺术理论论文--戏剧评论、欣赏论文

基于戏改背景的样板戏版本考察与美学分析--以《智取威虎山》为例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导论第11-25页
    1.1 研究缘起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21页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第21-25页
2 样板戏:戏曲现代性转型第25-61页
    2.1 戏曲现代化的初步尝试:晚清戏曲改良第27-36页
        2.1.1 “新民”的询唤与戏曲的被选中第27-31页
        2.1.2 启蒙话语的引入与“写实”的美学追求第31-36页
    2.2 本土化基础上的现代调试:戏曲艺术的自主探索第36-43页
        2.2.1 传统/现代:旧戏/新剧第36-39页
        2.2.2 本土化基础上的现代调试:戏曲艺人的实践第39-41页
        2.2.3 对戏剧功能主义的反拨:国剧运动第41-43页
    2.3 启蒙向革命转换:话剧与戏曲的进一步对话第43-50页
        2.3.1 戏曲遭弃与话剧的无产阶级化第43-45页
        2.3.2 戏曲与话剧的通力合作:抗战宣传第45-50页
    2.4 “三戏并举”——样板戏:建国戏改第50-61页
        2.4.1 现代戏剧体制的建立第50-52页
        2.4.2 难以“自赎”的传统剧目第52-55页
        2.4.3 历史剧目的隐退:现代戏一峰突起第55-61页
3 《智取威虎山》场次剧情的确立:话剧民族化探索第61-91页
    3.1 小说《林海雪原》的入选:革命叙事的民族化与话剧民族化探索第62-69页
    3.2 话剧的改编:戏曲之神与话剧之形的融汇第69-83页
        3.2.1 大小场的确立:戏曲构成法第69-75页
        3.2.2 人物某种程度的程式化转型第75-78页
        3.2.3 借鉴传统戏曲表演手法第78-81页
        3.2.4 真实性的追求第81-83页
    3.3 大小场子的继承与变动:现代京戏的增与样板戏的删第83-91页
4 现代京戏《智取威虎山》:现实主义成规下戏曲现代戏创作第91-107页
    4.1 现代京戏的出炉第91-93页
    4.2 艺术创作体式的错位:现代京戏的改编第93-103页
        4.2.1 人物的“真实性”追求与叙事的合乎逻辑第94-101页
        4.2.2 戏曲现代化的歧途:现实主义第101-103页
    4.3 基于现实生活的旧程式改造第103-107页
5 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新程式化的完成第107-137页
    5.1 人物向角色转化且以两极化设置:戏曲传统的继承与强化第108-118页
        5.1.1 阶级身份与两极对立之角色归类第108-111页
        5.1.2 人物向角色转换:阶级本质化第111-115页
        5.1.3 角色化:戏曲人物设置原则第115-118页
    5.2 刻意消解故事性与传奇性:全知视角的干预第118-124页
    5.3 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新程式化的形成第124-134页
    5.4 新程式化与仪式化展演第134-137页
6 结语第137-143页
附录:《智取威虎山》版本变迁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3页
作者简介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门口遗址饱水木质文物腐朽机制研究与加固保护应用
下一篇:环江毛南语词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