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一、导论 | 第9-17页 |
| ·问题提出 | 第9页 |
| ·关于金税工程技术 | 第9-11页 |
| ·金税工程技术 | 第9-10页 |
| ·金税工程技术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 ·关于技术的社会型塑理论的研究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 ·技术的社会型塑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14-15页 |
| ·论文设计、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 ·论文设计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二、巴彦淖尔市国家税务局金税工程技术变革及各利益群体对其的塑造 | 第17-43页 |
| ·以"增值税计算机交叉稽核系统"为核心的金税一期 | 第17-18页 |
| ·以"一个平台,四个系统"为核心的金税二期 | 第18-22页 |
| ·各种利益群体对金税二期技术问题的反映 | 第22-28页 |
| ·纳税人 | 第22-24页 |
| ·税务机关 | 第24-26页 |
| ·政府 | 第26-27页 |
| ·开发商 | 第27-28页 |
| ·各方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协商 | 第28-33页 |
| ·开发商的确定 | 第29页 |
| ·资金的投入 | 第29-31页 |
| ·技术与服务的要求 | 第31-33页 |
| ·以"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为核心的金税三期 | 第33-39页 |
| ·金税三期工程 | 第33-35页 |
| ·按照社会各群体的要求金税三期对金税二期所进行的改革 | 第35-39页 |
| ·金税三期尚不能解决的问题 | 第39-43页 |
| ·法律支持欠缺 | 第39-40页 |
| ·税务组织机构不适应金税工程技术的发展要求 | 第40-41页 |
| ·自主技术研发水平低 | 第41页 |
| ·传统的"管制"观念和机械的绩效考核观念影响了技术作用的发挥 | 第41-43页 |
| 三、不同社会群体对金税工程技术的不同解释 | 第43-50页 |
| ·肯定的方面 | 第43-46页 |
| ·纳税人 | 第43-44页 |
| ·政府 | 第44页 |
| ·税务机关 | 第44-45页 |
| ·开发商 | 第45页 |
| ·媒体 | 第45-46页 |
| ·否定的方面 | 第46-50页 |
| ·纳税人 | 第46页 |
| ·同行人士 | 第46-50页 |
| 四、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