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 选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9-10页 |
1. 选题的提出 | 第9页 |
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 村民自治研究视角的乡村关系研究 | 第10-11页 |
2. 基层政府改革视角下的乡村关系研究 | 第11-12页 |
3. 国家与社会视角的研究 | 第12页 |
4. 政治民主视角的研究 | 第12页 |
(三) 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 | 第12-14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页 |
3. 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一、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16页 |
(一) 村民自治的概念 | 第14页 |
(二) 乡镇政府的概念与特点 | 第14-15页 |
(三) 合理的乡村关系 | 第15-16页 |
二、我国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关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6-30页 |
(一) 我国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关系现状 | 第16-25页 |
1. 乡镇政府与村民组织关系历史演进1958-1978 | 第16-20页 |
2. 重建和完善乡镇政权时期1978—至今 | 第20-23页 |
3. 人民公社制废除到乡镇政权重建的比较 | 第23-25页 |
(二) 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关系存在问题 | 第25-30页 |
1. 乡村职能混乱 | 第26页 |
2. "公权"与"私利"角色冲突 | 第26-28页 |
3. 事权与财权不平衡,乡镇财政困难 | 第28-29页 |
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缺失 | 第29-30页 |
三、目前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一) 不合理的法律制度安排导致,扭曲的乡村职能关系 | 第30-32页 |
(二) 乡村权力不平衡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助长"私利"行为 | 第32-33页 |
(三) 财政政策与政府职能转变不协调导致乡镇政府财政困难 | 第33-34页 |
1. 事权与财权并没有协调 | 第33页 |
2. 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不利于下级政府主动争取转移支付 | 第33-34页 |
(四) 乡镇政府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4-35页 |
1. 财政收入的锐减导致乡镇政府公共物品供给不足 | 第34页 |
2.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单一,融资渠道单一导致公共物品供给不足 | 第34-35页 |
四、协调我国乡镇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关系的对策 | 第35-39页 |
(一) 乡镇政府职能要逐步理顺 | 第35页 |
1. 创造合理的制度环境,放权于社会 | 第35页 |
2. 促进乡村社会不断成长 | 第35页 |
(二) 乡村关系要进一步规范 | 第35-36页 |
1. 完善村民自治组织 | 第35页 |
2. 重视各层级的监督 | 第35-36页 |
(三) 乡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要加速建立 | 第36-37页 |
1. 整合社会资源,开发多元供给源头 | 第36页 |
2. 健全供给机制,发挥市场作用 | 第36页 |
3.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乡镇政府服务能力 | 第36-37页 |
(四) 乡镇政府财权和事权要进一步理顺 | 第37-39页 |
1. 减少开支,减轻财政负担 | 第37页 |
2. 重新划分财权、事权,规范财政支出项目 | 第37页 |
3. 建立城乡统一的财政制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