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前言 | 第10-14页 |
| 1.1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4 研究限制 | 第11-12页 |
| 1.5 专业术语 | 第12-1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 2.1 网球技战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2.2 发球阶段技战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2.3 接发球阶段技战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2.4 相持阶段技战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2.5 德约科维奇技战术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24页 |
| 3.1 研究对象 | 第21-22页 |
| 3.2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22页 |
| 3.2.2 录像观察法 | 第22页 |
| 3.2.3 数理统计法 | 第22页 |
| 3.2.4 对比分析法 | 第22页 |
| 3.2.5 定量分析法 | 第22页 |
| 3.3 研究场地区域划分 | 第22-24页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4-53页 |
| 4.1 德约科维奇基本竞技单元拍数分析 | 第24-25页 |
| 4.2 德约科维奇总体得失分分析 | 第25-27页 |
| 4.3 德约科维奇发球阶段技战术特点分析 | 第27-34页 |
| 4.3.1 德约科维奇发球落点、类型分析 | 第27-28页 |
| 4.3.2 德约科维奇与对手发球落点、类型对比分析 | 第28-29页 |
| 4.3.3 德约科维奇发球后第三拍技战术情况分析 | 第29-31页 |
| 4.3.4 德约科维奇一发成功率、二发成功率、二发得分率、ACE球与双误球分析 | 第31-32页 |
| 4.3.5 德约科维奇与对手一发成功率、二发成功率、二发得分率对比分析 | 第32-33页 |
| 4.3.6 德约科维奇与对手ACE球与双误球对比分析 | 第33-34页 |
| 4.4 德约科维奇接发球阶段技战术特点分析 | 第34-43页 |
| 4.4.1 德约科维奇接发球方式与回球线路分析 | 第35-37页 |
| 4.4.2 德约科维奇接发球方式、线路与对手对比分析 | 第37-39页 |
| 4.4.3 接发球阶段第四拍技战术情况分析 | 第39-40页 |
| 4.4.4 德约科维奇接发球得分率、破发机会与破发成功率分析 | 第40-41页 |
| 4.4.5 德约科维奇与对手接发球得分率、破发机会与破发成功率对比分析 | 第41-43页 |
| 4.5 德约科维奇相持阶段技战术特点分析 | 第43-49页 |
| 4.5.1 德约科维奇相持阶段技术使用情况变化规律 | 第43-45页 |
| 4.5.2 德约科维奇与对手相持阶段技术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 第45-47页 |
| 4.5.3 德约科维奇相持阶段回球线路分析 | 第47-48页 |
| 4.5.4 德约科维奇与对手相持阶段回球线路对比分析 | 第48-49页 |
| 4.6 德约科维奇非受迫性失误、制胜分、网前得分率与对手对比分析 | 第49-51页 |
| 4.7 德约科维奇与对手场地空间技术运用频次特征 | 第51-53页 |
| 5 结论 | 第53-54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7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57-58页 |
| 8 附录 | 第58-60页 |
| 9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