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于空间中的悲剧快感--历史性灾难主题展示空间设计理念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总体思路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5 文章新见解 | 第16-17页 |
第2章 笼罩悲剧色彩的纪念型博物馆 | 第17-22页 |
2.1 本章脉络与概况 | 第17页 |
2.2 美学理论中的悲剧快感 | 第17页 |
2.3 悲剧式纪念空间与其悲剧属性 | 第17-18页 |
2.4 展示空间中的悲剧快感与悲剧氛围 | 第18-22页 |
第3章 现代艺术思潮对空间设计的影响 | 第22-28页 |
3.1 本章脉络与概况 | 第22页 |
3.2 表现主义与空间设计 | 第22-24页 |
3.2.1 表现主义溯源 | 第22-23页 |
3.2.2 空间内外的直觉与表现 | 第23-24页 |
3.3 解构主义与空间设计 | 第24-28页 |
3.3.1 解构主义溯源 | 第24-25页 |
3.3.2 空间内外的恣意狂欢 | 第25页 |
3.3.3 悲剧式空间与解构主义元素 | 第25-28页 |
第4章 悲剧性展示空间中的二元对立 | 第28-35页 |
4.1 本章脉络与概况 | 第28页 |
4.2 理性与非理性的对冲 | 第28-30页 |
4.3 自然空间与人造空间的界限 | 第30-32页 |
4.4 趣味设计对于悲剧氛围的调和 | 第32-35页 |
第5章 空间体验设计 | 第35-58页 |
5.1 本章脉络与概况 | 第35页 |
5.2 空间展示中的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 | 第35-40页 |
5.2.1 立体构成与空间性情 | 第35-38页 |
5.2.2 色彩谱写的空间旋律 | 第38-40页 |
5.3 空间氛围营造 | 第40-45页 |
5.3.1 自然光的力与度 | 第40-42页 |
5.3.2 人造光之美 | 第42页 |
5.3.3 光与宗教氛围 | 第42-45页 |
5.4 线路设计 | 第45-49页 |
5.4.1 空间序列 | 第45页 |
5.4.2 单条路径的引导与多条路径的选择 | 第45-49页 |
5.5 模拟场景 | 第49-53页 |
5.5.1 打造抽象意味的景观 | 第49-51页 |
5.5.2 灾难体验的重现 | 第51-53页 |
5.6 科技应用 | 第53-56页 |
5.6.1 科技与博物馆 | 第53页 |
5.6.2 人工智能机械 | 第53-55页 |
5.6.3 多媒体导览 | 第55页 |
5.6.4 裸眼全息技术 | 第55-56页 |
5.6.5 BIM技术 | 第56页 |
5.7 对影响场馆空间体验因素的操控 | 第56-58页 |
5.7.1 中立的事实陈述 | 第56页 |
5.7.2 参观人数的限定 | 第56-58页 |
第6章 对死亡主题空间的延伸思考 | 第58-62页 |
6.1 有关悲剧性历史事件的反思 | 第58页 |
6.2 伤痛场域中的毁灭与重生 | 第58-59页 |
6.3 良知的抉择 | 第59-61页 |
6.4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