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坠物致人损害侵权责任研究
| 中文提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章 有关高空坠物致人损害问题的争议梳理 | 第9-15页 |
| 一、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争议 | 第9-11页 |
| (一)司法实践中相关案例介绍 | 第9-10页 |
| (二)争议焦点所在 | 第10-11页 |
| 二、《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引发的理论争议 | 第11-15页 |
| (一)区分抛掷物与坠落物致人损害责任是否必要 | 第11-12页 |
| (二)高空坠物致人损害责任主体的理论之争 | 第12-15页 |
| 第二章 对《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的评析 | 第15-20页 |
| 一、《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的立法目的 | 第15页 |
| 二、《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带来的积极作用 | 第15-16页 |
| (一)弥补立法空白,使得法院审判有法可依 | 第15-16页 |
| (二)受害人的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 第16页 |
| (三)加快案件的侦破,便于找到真正的侵权人 | 第16页 |
| 三、《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20页 |
| (一)条文解释问题 | 第16-18页 |
| (二)实施效果问题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对高空坠物致人损害问题的多角度比较分析 | 第20-28页 |
| 一、对高空坠物致人损害性质的比较分析 | 第20-22页 |
| (一)与建筑物侵权的比较 | 第20-21页 |
| (二)与共同危险行为的比较 | 第21-22页 |
| (三)高空坠物侵权的特点 | 第22页 |
| 二、对高空坠物致人损害责任承担主体的比较分析 | 第22-25页 |
| (一)现行规定下“可能加害人”作为责任承担主体 | 第22-23页 |
| (二)物业管理公司成为责任主体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5页 |
| 三、对高空坠物致人损害归责原则的比较分析 | 第25-26页 |
| (一)与过错推定原则的比较 | 第25页 |
| (二)与公平责任原则的比较 | 第25-26页 |
| 四、对高空坠物致人损害责任承担方式的比较分析 | 第26-28页 |
| (一)连带责任的不合理性 | 第26页 |
| (二)按份责任的合理性 | 第26-28页 |
| 第四章 高空坠物致人损害的多元化救济机制 | 第28-32页 |
| 一、加强物业管理 | 第28-29页 |
| 二、引入保险制度 | 第29-30页 |
| 三、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 第30-32页 |
| 结论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