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本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8-13页 |
1.2.1 水稻根系泌氧原理 | 第8-9页 |
1.2.2 水稻根系泌氧对根际的影响 | 第9页 |
1.2.3 影响水稻根系泌氧能力的主要因素 | 第9-11页 |
1.2.4 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 | 第11-12页 |
1.2.5 水稻根系通气组织 | 第12页 |
1.2.6 水稻根系泌氧与甲烷排放的关系 | 第12-13页 |
1.3 本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20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15页 |
2.2 水培试验 | 第15-17页 |
2.2.1 水稻水培试验方法 | 第15-16页 |
2.2.2 水稻根系泌氧速率的测定 | 第16-17页 |
2.2.3 水稻根系形态特征和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17页 |
2.2.4 水稻根系根系通气组织结构的测定 | 第17页 |
2.3 大田试验 | 第17-19页 |
2.3.1 试验设计 | 第17-18页 |
2.3.2 甲烷气体取样 | 第18页 |
2.3.3 5cm处根际区域土壤pH和Eh的测定 | 第18-19页 |
2.4 数据处理分析 | 第19-20页 |
2.4.1 通气组织结构相关计算 | 第19页 |
2.4.2 甲烷排放通量计算 | 第19页 |
2.4.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9-20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0-48页 |
3.1 根系形态特征及根系活力对水稻根系泌氧的影响 | 第20-37页 |
3.1.1 不同水稻品种根系泌氧能力比较 | 第20-23页 |
3.1.2 不同水稻品种根系活力及根系形态特征的比较 | 第23-33页 |
3.1.3 水稻根系泌氧能力与根系活力及根系形态特征相关性分析 | 第33-37页 |
3.1.4 小结 | 第37页 |
3.2 水稻根系泌氧能力与根系通气组织结构的关系 | 第37-42页 |
3.2.1 不同品种的水稻根系通气组织结构大小比较 | 第37-39页 |
3.2.2 不同品种水稻根系形成通气组织的面积比例差异比较 | 第39-41页 |
3.2.3 水稻根系泌氧能力与根系通气组织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3.2.4 小结 | 第42页 |
3.3 水稻根系泌氧能力与甲烷排放的关系 | 第42-48页 |
3.3.1 不同早稻品种甲烷排放量比较 | 第42-43页 |
3.3.2 不同晚稻品种甲烷排放量比较 | 第43-44页 |
3.3.3 5 cm处根际区域土壤pH和Eh对CH_4排放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4 水稻根系泌氧与甲烷排放量相关性分析 | 第45-47页 |
3.3.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8-54页 |
4.1 讨论 | 第48-51页 |
4.1.1 水稻品种根系泌氧能力具有差异性 | 第48页 |
4.1.2 水稻根系泌氧与根系形态及根系活力的关系 | 第48-49页 |
4.1.3 水稻根系泌氧能力与通气组织的关系 | 第49-50页 |
4.1.4 水稻根系泌氧能力影响稻田甲烷排放 | 第50-51页 |
4.2 结论 | 第51-52页 |
4.3 创新点 | 第52页 |
4.4 问题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