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 1.2.1 天线小型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2.2 天线宽带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3 提高多天线单元隔离度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1.2.3.1 引入导体枝节去耦的超宽带MIMO天线 | 第14-15页 |
| 1.2.3.2 通过开槽去耦合的超宽带MIMO天线 | 第15-17页 |
| 1.2.3.3 引入中和线降低耦合的超宽带MIMO天线 | 第17页 |
| 1.2.3.4 通过合理布局降低耦合的超宽带MIMO天线 | 第17-19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论文安排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超宽带MIMO天线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 2.1 天线基本原理及性能参数 | 第20-25页 |
| 2.1.1 天线的辐射原理 | 第20-21页 |
| 2.1.2 微带天线的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 2.1.3 天线的性能参数 | 第22-25页 |
| 2.1.3.1 电压驻波比、反射系数、回波损耗及S11 | 第22-23页 |
| 2.1.3.2 辐射方向图 | 第23页 |
| 2.1.3.3 方向性系数、效率及增益 | 第23-25页 |
| 2.1.3.4 天线的极化 | 第25页 |
| 2.1.3.5 天线的工作带宽 | 第25页 |
| 2.2 MIMO技术简介及相关性能参数 | 第25-28页 |
| 2.2.1 MIMO技术简介 | 第25-26页 |
| 2.2.2 MIMO天线的性能指标 | 第26-28页 |
| 2.2.2.1 端口隔离度 | 第26-27页 |
| 2.2.2.2 相关系数 | 第27-28页 |
| 2.3 超宽带MIMO系统对天线设计要求 | 第28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两单元的超宽带带阻MIMO天线设计 | 第29-43页 |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 3.2 天线的结构 | 第30-31页 |
| 3.3 天线相关参数及结构分析 | 第31-38页 |
| 3.3.1 超宽带天线单元 | 第31-32页 |
| 3.3.2 超宽带天线带阻(5.1-5.9GHz)的实现 | 第32-35页 |
| 3.3.3 隔离枝节的分析 | 第35-38页 |
| 3.3.4 天线的优化参数结果 | 第38页 |
| 3.4 天线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 3.4.1 天线的加工实物图 | 第38页 |
| 3.4.2 天线S参数的仿真值与测试值 | 第38-39页 |
| 3.4.3 相关系数 | 第39-41页 |
| 3.4.4 天线的辐射特性及增益 | 第41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小型化四单元超宽带MIMO天线设计 | 第43-55页 |
| 4.1 引言 | 第43页 |
| 4.2 天线结构 | 第43-45页 |
| 4.3 天线参数及结构分析 | 第45-50页 |
| 4.3.1 超宽带天线单元 | 第45-46页 |
| 4.3.2 地面枝节对隔离度的影响分析 | 第46-50页 |
| 4.3.3 天线的最终尺寸 | 第50页 |
| 4.4 天线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 4.4.1 天线的加工实物图 | 第50-51页 |
| 4.4.2 天线的S参数测试值 | 第51-52页 |
| 4.4.3 相关系数 | 第52页 |
| 4.4.4 天线的增益及辐射特性 | 第52-5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5-57页 |
| 5.1 本文总结 | 第55-56页 |
| 5.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