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漫》创作报告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声声漫》的创作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8-11页 |
(一)创作背景 | 第8-10页 |
1.电视媒体与动漫文化的结合现状 | 第8页 |
2.广播媒体与动漫文化的结合现状 | 第8-9页 |
3.网络电台与动漫文化的结合现状 | 第9-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声声漫》的节目概述与定位 | 第11-14页 |
(一)《声声漫》节目概述 | 第11-12页 |
(二)《声声漫》市场定位 | 第12页 |
(三)《声声漫》受众定位 | 第12-14页 |
三、《声声漫》创作过程 | 第14-19页 |
(一)前期策划 | 第14页 |
(二)文稿创作 | 第14-17页 |
(三)节目录制 | 第17页 |
(四)后期制作 | 第17-19页 |
四、《声声漫》创新点与难点 | 第19-21页 |
(一)创新点 | 第19页 |
1.独到深刻的点评 | 第19页 |
2.节目结构设计 | 第19页 |
3.多元化的语言方式 | 第19页 |
4.特色鲜明的版头 | 第19页 |
(二)难点 | 第19-21页 |
1.大数据统计 | 第19-20页 |
2.文稿的撰写 | 第20页 |
3.后期制作 | 第20-21页 |
五、《声声漫》创作体会 | 第21-23页 |
(一)收获 | 第21-22页 |
1.提高了对行业的认识 | 第21页 |
2.播音主持业务能力提高 | 第21页 |
3.巩固了实习成果 | 第21-22页 |
4.了解了新媒体传播特点 | 第22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1.话筒前的状态不够积极 | 第22页 |
2.对象感不足 | 第22页 |
3.结构设计不足 | 第22页 |
4.数据利用不足 | 第22-23页 |
六、创作小结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5页 |
致谢 | 第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