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塑性理论的板柱节点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板柱节点试验研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3 板柱节点冲切破坏理论研究 | 第16-19页 |
1.3.1 极限平衡法 | 第16-17页 |
1.3.2 刚塑性理论 | 第17页 |
1.3.3 斜拉破坏机理 | 第17页 |
1.3.4 剪压破坏机理 | 第17页 |
1.3.5 空间桁架模型 | 第17-18页 |
1.3.6 屈服线理论 | 第18页 |
1.3.7 临界斜裂缝理论 | 第18-19页 |
1.3.8 基于截面应变的抗剪强度理论 | 第19页 |
1.4 各国规范对板柱节点冲切设计的计算方法 | 第19-21页 |
1.4.1 欧洲规范Eurocode2-04 | 第19-20页 |
1.4.2 中国规范GB50010-2010 | 第20页 |
1.4.3 美国规范ACI318-11 | 第20-21页 |
1.4.4 英国规范BS 8110-85 | 第21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圆柱板的极限分析 | 第23-38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基于修正的摩尔库伦准则的分析 | 第23-30页 |
2.2.1 修正的摩尔库伦准则 | 第23-24页 |
2.2.2 虚功方程 | 第24-26页 |
2.2.3 最小上限解求解 | 第26-30页 |
2.3 双剪强度理论 | 第30-33页 |
2.3.1 轴对称条件下的双剪强度屈服条件 | 第30-31页 |
2.3.2 极限应力圆包络线 | 第31-32页 |
2.3.3 冲切破坏面及极限荷载 | 第32-33页 |
2.4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分析 | 第33-37页 |
2.4.1 轴对称条件下的双剪强度屈服条件 | 第34页 |
2.4.2 极限应力圆包络线 | 第34-35页 |
2.4.3 冲切破坏面及极限荷载 | 第35-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基于抛物线形的摩尔库伦准则的极限分析 | 第38-53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破坏准则 | 第38-39页 |
3.3 应变速率 | 第39-40页 |
3.4 虚功方程 | 第40页 |
3.5 板柱节点冲切破坏最小上限解基本微分方程 | 第40-41页 |
3.6 圆柱节点冲切最小上限解 | 第41-42页 |
3.7 方柱节点冲切最小上限解 | 第42-48页 |
3.7.1 方柱节点的冲切最小上限解试解一 | 第42-45页 |
3.7.2 方柱节点的冲切最小上限解试解二 | 第45-47页 |
3.7.3 方形柱的简单冲切法 | 第47-48页 |
3.8 柱几种求解的承载力对比 | 第48-49页 |
3.9 实用公式推导 | 第49-51页 |
3.10 屈服面上的应力分布 | 第51-52页 |
3.11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节点在偏载下的极限分析 | 第53-65页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4.2 混凝土的屈服准则 | 第54-55页 |
4.3 运动机构及对应的应变与应力 | 第55-56页 |
4.4 虚功方程 | 第56-57页 |
4.5 承载力计算 | 第57-61页 |
4.5.1 最小上限解求解 | 第57-58页 |
4.5.2 最小上限解近似求解 | 第58-61页 |
4.6 本文与其它计算方法对比与评价 | 第61-6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基于塑性理论的节点冲切开裂滑移模型 | 第65-75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冲切破坏机理假设 | 第65-68页 |
5.3 斜截面抗弯开裂荷载 | 第68-70页 |
5.4 塑性屈服荷载 | 第70-71页 |
5.5 混凝土的抗压有效性系数 | 第71页 |
5.6 具体求解的方法及试验对比 | 第71-7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