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文献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文献研究 | 第14-16页 |
1.2.3 研究简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估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19-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2.1.1 公共服务 | 第19-20页 |
2.1.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 第20页 |
2.1.3 第三方评估制度 | 第20-21页 |
2.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估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1 公共责任理论 | 第21-22页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3页 |
2.2.3 项目管理理论 | 第23页 |
2.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估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23-26页 |
2.3.1 政治价值 | 第23-24页 |
2.3.2 社会价值 | 第24页 |
2.3.3 法律价值 | 第24-26页 |
第3章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估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6-37页 |
3.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估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26-28页 |
3.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估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3.2.1 法规制度不健全 | 第28-29页 |
3.2.2 内部制度不完善 | 第29-30页 |
3.2.3 社会制度不成熟 | 第30-31页 |
3.2.4 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 第31-32页 |
3.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估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7页 |
3.3.1 评估环境不合理与评估发展不适应 | 第32-33页 |
3.3.2 评估能力不足与评估需求不协调 | 第33-34页 |
3.3.3 评估主体边缘性与评估范围不均衡 | 第34-35页 |
3.3.4 评估效果有效度与评估初衷不相符 | 第35-37页 |
第4章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估制度的国际借鉴 | 第37-43页 |
4.1 国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估的实践 | 第37-40页 |
4.1.1 美国 | 第37-38页 |
4.1.2 英国 | 第38-39页 |
4.1.3 韩国 | 第39-40页 |
4.2 国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估制度的启示 | 第40-43页 |
4.2.1 完善的第三方评估主体制度 | 第40-41页 |
4.2.2 规范的第三方评估法律制度 | 第41-42页 |
4.2.3 健全的第三方评估公众参与制度 | 第42-43页 |
第5章 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估制度的建议 | 第43-49页 |
5.1 加强第三方评估的法规制度建设 | 第43-44页 |
5.2 加强第三方评估的内部制度建设 | 第44-46页 |
5.2.1 加强第三方评估主体的专业性 | 第44页 |
5.2.2 加强第三方评估主体的独立性 | 第44-45页 |
5.2.3 加强第三方主体财政制度建设 | 第45-46页 |
5.3 加强第三方评估的社会制度建设 | 第46-47页 |
5.3.1 提升第三方评估的社会认同度 | 第46页 |
5.3.2 建立多元的绩效评估主体体系 | 第46-47页 |
5.4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