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引言 | 第11-17页 |
|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 一、国际私法中强制性规范的理论分析 | 第17-29页 |
| (一)国际私法中强制性规范的概念 | 第17-23页 |
| 1.强制性规范在国际私法中的理论源起 | 第17-20页 |
| 2.国际私法中强制性规范概念的界定 | 第20-23页 |
| (二)国际私法中的强制性规范与相关规范制度的辨析 | 第23-29页 |
| 1.国际私法中强制性规范与公共秩序 | 第23-25页 |
| 2.国际私法中的强制性规范与法律规避 | 第25-27页 |
| 3.国际私法中强制性规范与直接适用的法 | 第27-29页 |
| 二、强制性规范的立法实践与发展 | 第29-47页 |
| (一)国际私法中强制性规范在国际条约中的发展 | 第29-39页 |
| 1.1980年《罗马公约》 | 第30-35页 |
| 2.2008年《罗马条例I》对强制性规范的完善 | 第35-39页 |
| (二)国际私法中强制性规范在域外立法中的发展 | 第39-42页 |
| 1.法院地国强制性规范适用的确立 | 第39-40页 |
| 2.外国强制性规范适用的承认 | 第40-42页 |
| (三)国际私法中有关强制性规范的司法实践 | 第42-47页 |
| 1.1958年国际法院鲍尔案 | 第42-43页 |
| 2.1999年欧洲法院Arblade案 | 第43-44页 |
| 3.2000年欧洲法院Ingmar v. Eaton案 | 第44-45页 |
| 4.1958年Regazzoni v. K C Sethia Ltd.案 | 第45-47页 |
| 三、强制性规范在我国国际私法中的规定及适用 | 第47-63页 |
| (一)强制性规范在我国国际私法中的规定及适用状况 | 第47-56页 |
| 1.《法律适用法》第4条 | 第47-49页 |
| 2.《解释(一)》第10条 | 第49-50页 |
| 3.国际私法中强制性规范在我国的适用类型 | 第50-51页 |
| 4.国际私法中强制性规范在我国的适用方式 | 第51-52页 |
| 5.国际私法中强制性规范在我国的适用实践 | 第52-56页 |
| (二)我国国际私法中强制性规范之规定的不足 | 第56-59页 |
| 1.强制性规范分类不明确 | 第57页 |
| 2.未作出外国强制性规范适用的规定 | 第57-58页 |
| 3.缺少保护性强制规范的规定 | 第58-59页 |
| (三)国际私法中强制性规范之规定的完善建议 | 第59-63页 |
| 1.对强制性规范进行明确的界定 | 第59-60页 |
| 2.对外国强制性规范的规定进行审慎的考虑 | 第60-61页 |
| 3.确立保护性强制性规范的优先效力 | 第61-63页 |
| 结语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