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小麦三雌蕊突变体幼穗中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第一章 概论第16-31页
 1 小麦花发育的形态学研究第16-18页
   ·小麦穗、花的构造第17页
   ·小麦穗分化的过程第17-18页
 2 花发育的"ABC"模型与MADS-BOX基因第18页
 3 小麦花发育研究进展第18-24页
   ·小麦中的A类基因第19-21页
   ·小麦中的B类基因第21页
   ·小麦中的C类基因第21-22页
   ·小麦中的D类基因第22-23页
   ·小麦中的E类基因第23-24页
 4 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方法第24-29页
   ·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第24-26页
   ·引物退火控制技术第26-29页
 5. 小麦三雌蕊突变体研究进展第29-30页
 6 本研究的目标与方法第30-31页
   ·研究目标第30页
   ·研究方法第30-31页
第二章 小麦三雌蕊性状近等基因系的培育与SRAP分子标记检测第31-41页
 1 前言第31-3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2-36页
   ·实验材料第32页
   ·实验方法第32-36页
     ·近等基因系的培育及农艺性状评价第32页
     ·SRAP分析第32-3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6-39页
   ·近等基因系的培育及农艺性状评价第36-37页
   ·SRAP引物筛选与分子标记的扩增结果第37页
   ·遗传相似性第37-38页
   ·聚类分析第38-39页
 4 讨论第39-41页
第三章 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分离小麦三雌蕊突变体幼穗中差异表达基因第41-67页
 1 前言第41-4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2-55页
   ·供试材料第42页
   ·试剂与仪器第42页
     ·试剂第42页
     ·主要仪器第42页
   ·试验方法第42-55页
     ·总RNA的提取第42-43页
     ·mRNA分离纯化第43-44页
     ·cDNA第一链合成第44页
     ·cDNA第二链合成第44-45页
     ·cDNA的纯化第45页
     ·cDNA RsaI酶切第45-46页
     ·接头连接第46-47页
     ·差减杂交第47页
     ·两轮差减PCR第47-49页
     ·两次差减PCR产物的纯化第49页
     ·差减文库的克隆第49-51页
     ·斑点杂交第51-53页
     ·测序及序列分析第53页
     ·Realtime-PCR检测第53-5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5-64页
   ·总RNA的分离第55-56页
   ·MRNA分离结果第56页
   ·差减效率验证第56-57页
   ·差减cDNA文库的筛选第57-58页
   ·斑点杂交结果第58页
   ·序列分析第58-64页
     ·CM28TP正向SSH cDNA文库序列分析第58-60页
     ·CSTP正向SSH cDNA文库序列分析第60-63页
     ·两个SSH cDNA文库的比较分析第63-64页
     ·Realtime-PCR检测第64页
 4 讨论第64-67页
第四章 利用引物退火控制技术分离小麦三雌蕊突变体幼穗中差异表达基因第67-77页
 1 前言第67-6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8-72页
   ·试验材料第68页
   ·试剂与仪器第68页
     ·试剂第68页
     ·主要仪器第68页
   ·试验方法第68-72页
     ·RNA提取第68页
     ·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68-69页
     ·ACP差异显示RT-PCR第69-70页
     ·差异条带的回收第70页
     ·连接反应第70页
     ·宿主菌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70页
     ·转化第70页
     ·菌落PCR第70-71页
     ·测序及序列分析第71页
     ·Realtime-PCR检测第71-7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2-74页
   ·总RNA的分离第72-73页
   ·ACP差异显示RT-PCR结果第73页
   ·序列分析结果第73-74页
   ·Realtime-PCR检测结果第74页
 4 讨论第74-77页
第五章 小麦一个RING FINGER泛素蛋白连接酶CDNA序列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7-87页
 1 前言第77-7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78-79页
   ·植物材料第78页
   ·方法第78-79页
     ·总RNA的提取和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78页
     ·TaZFP-1的克隆及序列测定第78-79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7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79-85页
   ·总RNA提取结果第79-80页
   ·TAZFP-1的克隆第80页
   ·TAZFP-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0-85页
     ·TaZFP-1的cDNA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分析第80页
     ·TaZFP-1蛋白的疏水/亲水性分析第80-82页
     ·TaZFP-1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第82页
     ·TaZFP-1蛋白的结构域分析第82页
     ·TaZFP-1蛋白与其它植物RING finger蛋白序列的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第82-85页
 4 讨论第85-87页
第六章 小麦一个内切-1,4-β-葡聚糖酶cDNA序列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87-99页
 1 前言第87-8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88-91页
   ·实验材料第88页
   ·方法第88-91页
     ·总RNA的提取第88页
     ·RT-PCR法克隆TaEG基因的中间片断第88-89页
     ·利用5'RACE获得TaEG基因的5'端第89-91页
     ·序列拼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91-97页
   ·总RNA提取结果第91页
   ·RT-PCR法获得TAEG基因的中间片断第91-92页
   ·RACE法获得TAEG基因cDNA的5'端第92页
   ·TAEG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2-97页
     ·TaEG基因的cDNA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分析第92-95页
     ·TaEG蛋白的疏水/亲水性分析第95页
     ·TaEG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第95-96页
     ·TaGE蛋白的跨膜结构分析第96-97页
     ·不同物种间EGase蛋白的同源性分析第97页
 4 讨论第97-99页
结论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鸭瘟病毒gE基因功能初步研究
下一篇: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矮化突变体鉴定及矮化机理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