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扶贫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20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四)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9-20页 |
1. 研究重点 | 第19页 |
2. 研究难点 | 第19页 |
3. 创新点 | 第19-20页 |
一、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相关理论概述 | 第20-25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1. 精准扶贫的含义 | 第20页 |
2. 农业特色产业的含义 | 第20页 |
3. 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的含义 | 第20-21页 |
(二)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1-25页 |
1. 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理论 | 第21页 |
2.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 第21-22页 |
3.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2-23页 |
4. 产业集群理论 | 第23-25页 |
二、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现状及扶贫模式 | 第25-33页 |
(一) 河北省农业产业扶贫的发展历程 | 第25-27页 |
1. 大水漫灌式产业扶贫阶段 | 第25-26页 |
2. 产业精准扶贫阶段 | 第26-27页 |
(二) 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现状 | 第27-28页 |
(三) 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模式 | 第28-33页 |
1. 种植业扶贫模式 | 第28-30页 |
2. 养殖业扶贫模式 | 第30-31页 |
3. 农产品加工业扶贫模式 | 第31页 |
4. 休闲观光农业扶贫模式 | 第31-33页 |
三、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33-37页 |
(一) 扶贫产业选择不精准 | 第33页 |
(二)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不足 | 第33-35页 |
1. 生产经营规模小 | 第33-34页 |
2. 产业链条短 | 第34页 |
3. 特色农业品牌化程度较低 | 第34页 |
4. 特色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较低 | 第34-35页 |
(三) 政府对农业特色产业扶持力度不够 | 第35-36页 |
1. 扶贫资金到位不及时 | 第35页 |
2. 农民贷款难度大 | 第35-36页 |
3. 政府补贴不足 | 第36页 |
(四) 特色产业扶贫的宣传力度不够 | 第36-37页 |
四、国内外农业产业扶贫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 第37-47页 |
(一) 国外农业产业扶贫的政策与措施 | 第37-40页 |
1. 美国的农业产业扶贫 | 第37-39页 |
2. 日本的农业产业扶贫 | 第39-40页 |
3. 德国的农业产业扶贫 | 第40页 |
(二) 国内不同地区农业产业扶贫的措施与经验 | 第40-43页 |
1. 河南省兰考县的农业产业扶贫 | 第40-41页 |
2. 安徽省石台县的农业产业扶贫 | 第41-42页 |
3. 陕西省陕南地区的农业产业扶贫 | 第42-43页 |
(三) 国内外农业产业扶贫的启示 | 第43-47页 |
1. 国外农业产业扶贫的启示 | 第43-44页 |
2. 国内农业产业扶贫的启示 | 第44-47页 |
五、完善河北省农业特色产业扶贫的对策建议 | 第47-52页 |
(一) 建立精准的农业特色产业选择机制 | 第47-48页 |
1. 因地制宜选择机制 | 第47页 |
2. 精准定位扶贫对象 | 第47-48页 |
(二) 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 第48-49页 |
1. 加强特色产业品牌建设 | 第48页 |
2. 加强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 第48页 |
3. 提高特色产业科技投入 | 第48-49页 |
(三) 积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合作组织 | 第49页 |
1. 成立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组织 | 第49页 |
2. 创新特色产业合作组织模式 | 第49页 |
(四) 培养新时代下的新型职业农民 | 第49-50页 |
(五) 培养和提升扶贫人员的产业扶贫能力 | 第50页 |
1. 加大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人才供给 | 第50页 |
2. 加强扶贫人员产业扶贫的业务培训 | 第50页 |
(六) 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保障机制 | 第50-52页 |
1. 完善金融机构与政府平台合作机制 | 第50-51页 |
2. 坚持银监会“四单原则”与扶贫工作相结合 | 第51页 |
3. 加大金融扶贫创新力度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