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 第14-16页 |
1.2 本论文研究的实际意义 | 第16-1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 本论文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 | 第22-27页 |
1.5.1 设计心理学 | 第22-23页 |
1.5.2 产品语义学 | 第23-24页 |
1.5.3 符号学 | 第24-25页 |
1.5.4 设计方法论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产品DNA概念以及其理论探究 | 第27-42页 |
2.1 生物学领域中的DNA和遗传基因 | 第27-29页 |
2.1.1 生物学领域中DNA的概念 | 第27-28页 |
2.1.2 生物学领域中遗传基因的概念 | 第28-29页 |
2.2 自然界中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 第29-32页 |
2.2.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 第29-30页 |
2.2.2 变异的类型 | 第30-31页 |
2.2.3 基因工程的概念 | 第31页 |
2.2.4 达尔文的自然进化论 | 第31-32页 |
2.3 产品DNA概念和产品家族化DNA概念 | 第32-37页 |
2.3.1 产品DNA概念 | 第32-35页 |
2.3.2 产品家族化DNA概念 | 第35-36页 |
2.3.3 产品DNA概念与产品家族化之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2.4 产品DNA在企业品牌管理中的应用 | 第37-39页 |
2.5 经典产品的产品DNA提炼 | 第39-40页 |
2.6 产品DNA的演化和拓展 | 第40-42页 |
第三章 产品DNA概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 第42-58页 |
3.1 江淮重工简介 | 第42-43页 |
3.2 江淮系列叉车概况 | 第43-44页 |
3.3 江淮电动系列叉车项目介绍 | 第44-46页 |
3.4 江淮系列电动叉车设计中DNA的定位和提取 | 第46-49页 |
3.4.1 电动系列叉车的DNA的定位 | 第46-48页 |
3.4.2 电动系列叉车的DNA的提取 | 第48-49页 |
3.5 江淮系列电动叉车的DNA的编码与验证 | 第49-57页 |
3.5.1 江淮系列电动叉车的编码和设计方案 | 第49-55页 |
3.5.2 通过实验验证江淮系列电动叉车设计中的DNA特征一致性 | 第55-57页 |
3.6 下一代江淮系列电动叉车的DNA的遗传与进化 | 第57-5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4.1 结论 | 第58-59页 |
4.2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