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湖南道教造像世俗化现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9页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选题目的 | 第9-10页 |
1.2.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明清湖南道教造像概况 | 第14-18页 |
2.1 道教造像世俗化的发展脉络 | 第14-15页 |
2.2 明清湖南道教造像概述 | 第15-18页 |
2.2.1 石窟造像 | 第15-16页 |
2.2.2 宫观造像 | 第16-17页 |
2.2.3 家庭神龛造像 | 第17-18页 |
第3章 明清湖南道教造像的世俗化表现形式 | 第18-34页 |
3.1 道教神仙谱系的多元化 | 第18-20页 |
3.1.1 道教尊神 | 第18-19页 |
3.1.2 道教俗神 | 第19页 |
3.1.3 道教仙真 | 第19-20页 |
3.1.4 护法神将 | 第20页 |
3.2 题材的世俗化 | 第20-25页 |
3.2.1 道教尊神造像偏向于低位神仙 | 第20-21页 |
3.2.2 道教俗神造像多样化 | 第21-22页 |
3.2.3 道教仙真造像本土化 | 第22-24页 |
3.2.4 法师与祖先造像盛行 | 第24-25页 |
3.3 造型的世俗化 | 第25-34页 |
3.3.1 面相与造像样式的世俗化 | 第25-27页 |
3.3.2 手印与造像样式的世俗化 | 第27-29页 |
3.3.3 衣冠与造像样式的世俗化 | 第29-31页 |
3.3.4 姿势与造像样式的世俗化 | 第31-34页 |
第4章 从明清湖南造像记分析道教造像的世俗化 | 第34-42页 |
4.1 从已见资料看明清湖南道教造像记 | 第34页 |
4.2 明清湖南造像记的内容与形式 | 第34-37页 |
4.2.1 造像者籍贯 | 第35页 |
4.2.2 造像者身份 | 第35-36页 |
4.2.3 造像题材 | 第36页 |
4.2.4 发愿内容及造像原因 | 第36-37页 |
4.2.5 造像或开光时间 | 第37页 |
4.2.6 造像工匠与愿文撰写者姓名 | 第37页 |
4.3 从造像记内容解读造像世俗化现象 | 第37-42页 |
4.3.1 从造像者身份解读造像的世俗化 | 第38-39页 |
4.3.2 从造像题材解读造像的世俗化 | 第39-40页 |
4.3.3 从发愿内容解读造像的世俗化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