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0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背景 | 第7-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研究的目标、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8-10页 |
·研究目标 | 第8页 |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技术路线 | 第9-10页 |
2 林业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防护林的概念和内涵 | 第10-11页 |
·防护林的概念 | 第10页 |
·防护林的分类 | 第10页 |
·防护林体系的概念 | 第10-11页 |
·林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一般林业及生态系统指标体系研究 | 第11-12页 |
·林业重点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12-13页 |
·其他生态领域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 第13页 |
·有关防护林的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 | 第13-14页 |
·研究综述小结 | 第14-16页 |
3 我国防护林建设现状分析 | 第16-24页 |
·我国防护林建设发展的阶段分析 | 第16-19页 |
·百废待兴阶段 | 第16页 |
·林业工程起步阶段 | 第16-18页 |
·全面生态建设阶段 | 第18-19页 |
·防护林建设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第19-22页 |
·经济效益 | 第19-21页 |
·社会效益 | 第21-22页 |
·我国防护林建设的监测与评价现状分析 | 第22-24页 |
·目前林业重点工程的监测情况 | 第22页 |
·现有监测指标的不足之处 | 第22-24页 |
4 我国防护林体系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32页 |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作用 | 第24-25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5页 |
·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 第25-26页 |
·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26-29页 |
·指标的解释 | 第29-32页 |
·产业发展 | 第29页 |
·区域经济发展 | 第29-30页 |
·社会安定和谐 | 第30-31页 |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 第31-32页 |
5 防护林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 第32-38页 |
·赋权方法的选择 | 第32-36页 |
·熵值法的基本原理 | 第32页 |
·改进的熵值法 | 第32-33页 |
·改进的熵值法基本步骤 | 第33-36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6-38页 |
·功效系数法的基本原理 | 第36页 |
·计算各指标的功效系数值 | 第36页 |
·计算各评价对象的总功效系数 | 第36-38页 |
6 "三北"防护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38-44页 |
·数据的选择和处理 | 第38-40页 |
·数据的获得 | 第38-39页 |
·数据的处理 | 第39-40页 |
·各地区防护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第40-44页 |
·综合评价 | 第41-42页 |
·分层评价 | 第42-44页 |
7 结论和建议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4页 |
·建议 | 第44-45页 |
·评价指标体系要根据不同的防护林功能进行调整 | 第44页 |
·控制住外界因素的影响,提高被评价对象的可比性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导师简介 | 第57-59页 |
个人简介 | 第59-60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