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石墨烯—半导体复合型光催化材料制备、性能及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本论文中所涉及的专业名词缩写说明第13-14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40页
    1.1 半导体光催化研究概述第14-17页
        1.1.1 半导体光催化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1.2 半导体光催化的基本原理第15-17页
        1.1.3 半导体光催化研究现状第17页
    1.2 石墨烯-半导体光催化第17-29页
        1.2.1 石墨烯的性质第18-19页
        1.2.2 石墨烯的制备第19-22页
        1.2.3 石墨烯-半导体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第22-24页
        1.2.4 石墨烯-半导体复合光催化剂中石墨烯的基本作用第24-29页
            1.2.4.1 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传输第24-25页
            1.2.4.2 增强对反应底物的吸附第25-26页
            1.2.4.3 拓展光吸收范围第26-27页
            1.2.4.4 光热效应第27页
            1.2.4.5 光敏剂第27-29页
    1.3 石墨烯-半导体复合光催化剂的应用第29-37页
        1.3.1 消除污染物和杀菌第29-32页
        1.3.2 光解水制氢第32-33页
        1.3.3 光催化CO_2还原第33-35页
        1.3.4 选择性有机转换反应第35-37页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37-40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40-50页
    2.1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0-42页
        2.1.1 主要实验试剂第40-42页
        2.1.2 主要实验仪器第42页
    2.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42-43页
    2.3 催化剂的表征第43-46页
        2.3.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43页
        2.3.2 拉曼光谱(Raman)第43页
        2.3.3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第43-44页
        2.3.4 场发射扫描电镜表征(SEM)第44页
        2.3.5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TEM)第44页
        2.3.6 原子力显微镜(AFM)第44页
        2.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XPS)第44-45页
        2.3.8 荧光光谱(PL)第45页
        2.3.9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表征(BET)第45页
        2.3.10 光电化学表征第45-46页
    2.4 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评价第46-50页
        2.4.1 选择性氧化反应与装置第46-47页
        2.4.2 选择性还原反应与装置第47-48页
        2.4.3 光催化液相去除Cr(Ⅵ)反应与装置第48-50页
第三章 探究石墨烯与碳纳米管、富勒烯在提高半导体光催化活性作用本质上的异同第50-63页
    3.1 引言第50-51页
    3.2 催化剂的制备第51-52页
        3.2.1 酸处理碳纳米管(CNT)和富勒烯(C_(60))第51页
        3.2.2 碳材料(RGO、CNT、C_(60))-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第51-52页
    3.3 催化剂的表征第52-54页
        3.3.1 晶相结构第52-53页
        3.3.2 光学性能第53-54页
    3.4 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评价第54-56页
    3.5 形貌分析第56-57页
    3.6 光电化学分析第57-58页
    3.7 比表面、孔结构分析和吸附性能测试第58-60页
    3.8 光催化反应机理探究第60-62页
    3.9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In_2S_3-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界面作用强弱对其光催化选择性还原活性的影响第63-80页
    4.1 引言第63-64页
    4.2 催化剂的制备第64-66页
        4.2.1 In_2S_3的制备第64页
        4.2.2 表面电荷修饰的RGO-In_2S_3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4-65页
        4.2.3 非表面电荷修饰的RGO-In_2S_3-H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5-66页
    4.3 催化剂的表征第66-70页
        4.3.1 晶相结构第66页
        4.3.2 光学性能第66-67页
        4.3.3 XPS图谱分析第67-68页
        4.3.4 形貌结构分析第68-69页
        4.3.5 Zeta电位分析第69-70页
    4.4 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评价第70-73页
    4.5 光电化学分析和荧光光谱表征第73-75页
    4.6 比表面、孔结构分析和吸附性能测试第75-76页
    4.7 光催化稳定性测试第76-77页
    4.8 光催化反应机理探究第77-78页
    4.9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五章 RGO-CdS-TiO_2三元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选择性氧化饱和C-H键性能第80-94页
    5.1 引言第80-81页
    5.2 催化剂的制备第81-82页
        5.2.1 CdS与TiO_2胶体的制备第81页
        5.2.2 RGO-CdS复合材料的合成第81页
        5.2.3 RGO-CdS-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第81-82页
    5.3 二元RGO-CdS催化剂的表征与活性测试第82-84页
        5.3.1 二元RGO-CdS晶相结构第82-83页
        5.3.2 二元RGO-CdS光学性能第83页
        5.3.3 二元RGO-CdS光催化性能评价第83-84页
    5.4 三元RGO-CdS-TiO-2催化剂的表征与活性测试第84-87页
        5.4.1 三元RGO-CdS-TiO_2晶相结构第84-85页
        5.4.2 三元RGO-CdS-TiO_2光催化性能评价第85-87页
    5.5 光电化学分析和荧光光谱表征第87-89页
    5.6 平带电势测试第89页
    5.7 形貌分析第89-90页
    5.8 比表面积分析和吸附性能测试第90-91页
    5.9 光催化反应机理探究第91-92页
    5.10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六章 探究前驱物氧化石墨烯性质变化对石墨烯-半导体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第94-111页
    6.1 引言第94-95页
    6.2 催化剂的制备第95-96页
        6.2.1 酸处理GO第95页
        6.2.2 RGO-CdS和(RGO-A)-CdS复合材料的制备第95-96页
    6.3 催化剂的表征第96-103页
        6.3.1 氧化石墨烯的形貌、尺寸与厚度分析第96-97页
        6.3.2 氧化石墨烯的XPS分析第97页
        6.3.3 氧化石墨烯的Zeta电位和胶体稳定性分析第97-98页
        6.3.4 还原石墨烯的电阻和阻抗分析第98-99页
        6.3.5 石墨烯-CdS复合材料的晶相结构第99-100页
        6.3.6 石墨烯-CdS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能第100页
        6.3.7 石墨烯-CdS复合材料的形貌分析第100-102页
        6.3.8 石墨烯-CdS复合材料的拉曼光谱分析第102-103页
    6.4 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评价第103-106页
    6.5 光催化反应机理探究第106-108页
    6.6 光电化学分析和荧光光谱表征第108-109页
    6.7 比表面积分析和吸附性能测试第109-110页
    6.8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七章 构建新型石墨烯-ZnO可见光光催化剂,探究石墨烯作为光敏剂的基本原则第111-126页
    7.1 引言第111-112页
    7.2 催化剂的制备第112-113页
        7.2.1 空白ZnO和石墨烯-ZnO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第112-113页
        7.2.2 石墨烯-Blank-ZnO复合材料与石墨烯的合成第113页
    7.3 催化剂的表征第113-118页
        7.3.1 晶相结构第113-115页
        7.3.2 光学性能第115页
        7.3.3 形貌分析第115-118页
    7.4 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评价第118-119页
    7.5 光催化性能差异分析第119-124页
    7.6 本章小结第124-126页
结论与展望第126-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个人简历第150-151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1-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种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具氧化还原活性中心偶氮苯共轭分子的合成与光化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