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内对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 第11-1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主要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2章 治理及城市社区治理基本理论概述 | 第12-20页 |
2.1 治理及治理体系 | 第12-13页 |
2.1.1 治理 | 第12-13页 |
2.1.2 治理体系 | 第13页 |
2.2 治理及治理体系的理论渊源 | 第13-17页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治理理论 | 第13-14页 |
2.2.2 列宁的国家治理理论 | 第14-15页 |
2.2.3 西方学者提出的治理理论 | 第15页 |
2.2.4 中国共产党的治理理论发展 | 第15-17页 |
2.3 城市社区治理与国家治理关系解析 | 第17-20页 |
2.3.1 城市社区及城市社区治理的内涵 | 第17-18页 |
2.3.2 城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 第18-19页 |
2.3.3 国家治理目标为城市社区治理指引方向 | 第19-20页 |
第3章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进程及取得的成效 | 第20-26页 |
3.1 我国城市社区从管理到治理的发展进程 | 第20-21页 |
3.1.1 单位制为主体,街居制辅助的管理模式 | 第20页 |
3.1.2 居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合作管理模式 | 第20-21页 |
3.1.3 社区制探索发展 | 第21页 |
3.2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取得的成效 | 第21-23页 |
3.2.1 推动城市社区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 第22页 |
3.2.2 转变了政府职能,权力回归了群众 | 第22页 |
3.2.3 多元化主体配合,推进了基层社区治理 | 第22-23页 |
3.2.4 推动城镇化发展,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 | 第23页 |
3.3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案例介绍 | 第23-26页 |
案例一:北京市城市社区以“党建”带动“社建” | 第23-24页 |
案例二:厦门城市社区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机制 | 第24页 |
案例三:重庆市南岸区积极探索基层议事协商制度 | 第24-26页 |
第4章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面临的历史机遇及现实困境 | 第26-31页 |
4.1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面临的历史机遇 | 第26-28页 |
4.1.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城市社区治理提出新要求 | 第26-27页 |
4.1.2 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战略对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新机遇 | 第27-28页 |
4.2 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现实困境 | 第28-31页 |
4.2.1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 | 第28-29页 |
4.2.2 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紧迫性 | 第29-31页 |
第5章 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对策探讨 | 第31-39页 |
5.1 城市社区治理创新要坚持的理念和原则 | 第31-32页 |
5.1.1 城市社区治理创新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 第31页 |
5.1.2 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原则 | 第31-32页 |
5.2 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目标、任务、要求及方法 | 第32-34页 |
5.2.1 培育多元主体,是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首要目标 | 第32页 |
5.2.2 增强社会活力,是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核心任务 | 第32-33页 |
5.2.3 统筹协调发展,是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基本要求 | 第33页 |
5.2.4 扩大群众参与,是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根本方法 | 第33-34页 |
5.3 推进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探讨 | 第34-39页 |
5.3.1 完善治理结构,提高城市社区治理能力 | 第34页 |
5.3.2 促进城市社区居民民主健康发展,增强城市社区自治功能 | 第34-35页 |
5.3.3 加大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城市社区服务能力 | 第35-36页 |
5.3.4 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切实激发社区发展活力 | 第36-37页 |
5.3.5 加强社区党的建设,领引和保障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发展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