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游戏中的风格化造型设计
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6-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从传统电子游戏到风格化的数字游戏 | 第18-23页 |
2.1 数字游戏造型设计与风格化释义 | 第18-20页 |
2.1.1 数字游戏造型设计 | 第19-20页 |
2.1.2 解读风格化 | 第20页 |
2.2 数字游戏造型设计的发展历程 | 第20-23页 |
2.2.1 萌芽期:像素美术时代 | 第21页 |
2.2.2 发展期:拟物美术时代 | 第21-22页 |
2.2.3 变革期:多元美术时代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页 |
3 风格化数字游戏造型设计的艺术特色 | 第23-27页 |
3.1 非理性与幻想性 | 第24-25页 |
3.2 符号化与象征性 | 第25-26页 |
3.3 民族性与世界性 | 第2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4 数字游戏风格化造型设计的构成形态 | 第27-53页 |
4.1 幻觉梦境式设计形态 | 第27-37页 |
4.1.1 幻觉梦境式设计形态特征 | 第27-28页 |
4.1.2 超现实主义:梦境与潜意识中的图像 | 第28-35页 |
4.1.3 错觉艺术:几何之美与悖论空间 | 第35-37页 |
4.2 差异写意式设计形态 | 第37-41页 |
4.2.1 差异写意式的设计形态特征 | 第37-38页 |
4.2.2 古今并置:景势与意境的精神原动力 | 第38-39页 |
4.2.3 中西合璧:光影空间与水墨意蕴 | 第39-41页 |
4.3 置换主题式设计形态 | 第41-48页 |
4.3.1 置换主题式设计形态特征 | 第41-42页 |
4.3.2 哥特艺术:阴暗恐怖的世界 | 第42-45页 |
4.3.3 极简主义风格:图形与秩序美的表现 | 第45-46页 |
4.3.4 蒸汽朋克:反乌托邦的未来机器世界 | 第46-48页 |
4.4 民族历史式构成形态 | 第48-52页 |
4.4.1 民族历史式构成形态特征 | 第49页 |
4.4.2 日本文化:菊与刀的和谐 | 第49-51页 |
4.4.3 古埃及文化:神秘瑰丽的沙漠文明 | 第51-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结语向内寻求能量向外寻求发展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作者简历 | 第58-6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