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文献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关于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研究第12-15页
        1.2.2 关于P2P网络借贷模式及影响的研究第15-16页
        1.2.3 关于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的研究第16-18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页
    1.4 研究的创新以及技术路线第19-21页
        1.4.1 本文的主要创新第19-20页
        1.4.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1-26页
    2.1 社会交换理论及对本文研究的启示第21-22页
        2.1.1 社会交换理论原理第21-22页
        2.1.2 社会交换理论对本文研究的启示第22页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对本文研究的启示第22-23页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原理第22-23页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本文研究的启示第23页
    2.3 网络经济学理论及对本文研究的启示第23-24页
        2.3.1 网络经济学理论原理第23-24页
        2.3.2 网络经济学理论对本文研究的启示第24页
    2.4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及对本文研究的启示第24-26页
        2.4.1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原理第24-25页
        2.4.2 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对本文研究的启示第25-26页
第三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状况第26-41页
    3.1 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相关内涵及特征第26-31页
        3.1.1 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的相关内涵第26-28页
        3.1.2 P2P网络借贷平台及其风险的主要特征第28-31页
    3.2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状况第31-37页
        3.2.1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整体发展现状第31-34页
        3.2.2 我国P2P网络借贷问题平台的发展状况第34-37页
    3.3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第37-41页
        3.3.1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现状第37-39页
        3.3.2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39-41页
第四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及主要风险分析第41-50页
    4.1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模式第41-42页
        4.1.1 线上模式第41页
        4.1.2 线下模式第41-42页
        4.1.3 线上线下复合模式第42页
    4.2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主要风险第42-50页
        4.2.1 信用风险第44-45页
        4.2.2 流动性风险第45页
        4.2.3 操作风险第45-46页
        4.2.4 法律政策风险第46-47页
        4.2.5 其他风险第47-50页
第五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实证研究第50-67页
    5.1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AHP模型构建第50-61页
        5.1.1 层次分析法原理说明第50-53页
        5.1.2 指标体系构建第53-59页
        5.1.3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第59-60页
        5.1.4 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评价判断矩阵的构建第60-61页
    5.2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61-67页
        5.2.1 准则层判断矩阵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第61-63页
        5.2.2 方案层判断矩阵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第63-67页
第六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对策第67-75页
    6.1 信用风险管理对策第67-69页
        6.1.1 建立网络借贷信息动态联动机制第67-68页
        6.1.2 建立贷后资金追踪回馈体制第68-69页
        6.1.3 建立网络借贷平台破产清算制度第69页
    6.2 流动性风险管理对策第69-71页
        6.2.1 建立规范的风险备用金制度第69-70页
        6.2.2 建立科学的流动性监控体系第70-71页
        6.2.3 优化资金管理制度第71页
    6.3 操作风险管理对策第71-73页
        6.3.1 强化公司治理结构第71-72页
        6.3.2 提升人员素质结构第72-73页
        6.3.3 完善组织结构风险管控职能第73页
    6.4 法律风险管理对策第73-75页
        6.4.1 建立激励性法律规制第73-74页
        6.4.2 建立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附录第81-83页
致谢第83-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研究
下一篇:日本罗森便利店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