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偶氮染料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机理初探

中文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符号说明第17-18页
第1章 绪论第18-28页
    1.1 偶氮染料简介第18-20页
        1.1.1 染料及偶氮染料的概念第18-19页
        1.1.2 偶氮染料的应用及危害第19-20页
    1.2 偶氮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第20-22页
        1.2.1 物理法第20页
        1.2.2 化学法第20-21页
        1.2.3 生物法第21-22页
    1.3 偶氮染料废水生物处理法的研究现状第22-25页
    1.4 偶氮染料废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研究方法第25-26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2章 偶氮染料降解菌的筛选及鉴定第28-41页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8-29页
        2.1.1 印染废水和活性污泥第28页
        2.1.2 主要试剂第28页
        2.1.3 培养基第28-29页
        2.1.4 主要仪器第29页
    2.2 实验过程与方法第29-33页
        2.2.1 活性黑5降解菌株的筛选第29-30页
        2.2.2 菌株鉴定第30-3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3-40页
        2.3.1 活性黑5降解菌株的筛选结果第33-34页
        2.3.2 菌株鉴定第34-40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40-41页
第3章 偶氮染料降解菌的降解条件优化第41-62页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41-42页
        3.1.1 主要试剂第41页
        3.1.2 培养基第41页
        3.1.3 主要仪器第41-42页
    3.2 实验过程与方法第42-45页
        3.2.1 菌体生长曲线及染料降解曲线的测定第42页
        3.2.2 菌株降解条件研究—单因素实验第42-43页
            3.2.2.1 溶氧量对降解率影响的测定第42页
            3.2.2.2 温度对降解率影响的测定第42-43页
            3.2.2.3 pH值对降解率影响的测定第43页
            3.2.2.4 NaCl浓度对降解率影响的测定第43页
            3.2.2.5 葡萄糖浓度对降解率影响的测定第43页
        3.2.3 响应面实验对菌株降解条件的研究第43-44页
        3.2.4 小规模反应器降解实验第44-4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5-61页
        3.3.1 菌株生长曲线与染料降解率的关系第45-46页
        3.3.2 菌株降解条件研究—单因素实验第46-52页
            3.3.2.1 溶氧量对降解率的影响第46-48页
            3.3.2.2 温度对降解率的影响第48-49页
            3.3.2.3 pH对降解率的影响第49页
            3.3.2.4 NaCl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第49-51页
            3.3.2.5 葡萄糖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第51-52页
        3.3.3 菌株降解条件研究—响应面实验第52-60页
            3.3.3.1 JY-51菌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第52-56页
            3.3.3.2 JY-52菌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第56-60页
        3.3.4 小规模反应器降解实验第60-61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61-62页
第4章 偶氮染料降解菌降解机制的研究第62-74页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62-63页
        4.1.1 主要试剂第62页
        4.1.2 培养基第62-63页
        4.1.3 主要仪器第63页
    4.2 实验过程与方法第63-65页
        4.2.1 紫外—可见光谱实验第63页
        4.2.2 液相色谱实验第63-64页
        4.2.3 液相-质谱联用实验第64页
        4.2.4 活性黑5降解产物毒性实验第64-6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5-73页
        4.3.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第65-67页
        4.3.2 液相色谱分析第67-69页
        4.3.3 液相质谱联合分析第69-71页
        4.3.4 活性黑5降解产物毒性分析第71-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5章 污泥驯化过程中菌群的多样性及其变化第74-83页
    5.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74-75页
        5.1.1 主要试剂第74页
        5.1.2 培养基第74页
        5.1.3 主要仪器第74-75页
        5.1.4 使用的软件及数据库第75页
    5.2 实验过程与方法第75-78页
        5.2.1 污泥驯化及取样第75页
        5.2.2 实验及分析流程第75-78页
            5.2.2.1 E.Z.N.A.Soil DNA Kit提取基因组DNA第75-76页
            5.2.2.2 PCR扩增第76-78页
            5.2.2.3 数据处理第78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8-81页
        5.3.1 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第78-79页
        5.3.2 OTU水平细菌群落比较(VN图)第79页
        5.3.3 样本间菌群丰度差异分析第79-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6页
    6.1 总结第83-84页
    6.2 论文不足之处与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9页
致谢第99-10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100-10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水稻内生固氮菌资源收集及特性研究
下一篇:湖南衡山自然保护区蜘蛛分类学研究(蛛形纲:蜘蛛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