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3页 |
1.1 水稻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 第12-13页 |
1.2 重金属污染对湖南水稻生产的危害 | 第13-15页 |
1.3 固氮微生物资源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 第15-19页 |
1.3.1 生物固氮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 第15-18页 |
1.3.2 内生固氮菌 | 第18-19页 |
1.4 微生物对植物体积累重金属的影响 | 第19-21页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水稻内生固氮菌分离、nif H基因检测与初步鉴定 | 第23-3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2.1.1 供试样品 | 第23页 |
2.1.2 培养基及试剂 | 第23页 |
2.1.3 固氮菌分离与保藏 | 第23-24页 |
2.1.4 内生固氮菌 16S r RNA序列分析 | 第24页 |
2.1.5 内生固氮菌nif H基因扩增 | 第24-2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7页 |
2.3 讨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湖南水稻内生固氮菌系统发育与优势种群分析 | 第38-48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3.1.1 供试菌株 | 第38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7页 |
3.3 讨论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水稻内生固氮菌的Biolog鉴定 | 第48-50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8页 |
4.1.1 供试菌株 | 第48页 |
4.1.2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4.1.3 实验步骤 | 第48页 |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49页 |
4.3 讨论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水稻内生固氮菌产芽胞以及产酶特性 | 第50-65页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0-53页 |
5.1.1 供试菌株 | 第50页 |
5.1.2 培养基 | 第50-51页 |
5.1.3 试验方法 | 第51-53页 |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3-63页 |
5.2.1 菌株在高温下的生长 | 第53页 |
5.2.2 菌株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的生长与产胞 | 第53-56页 |
5.2.3 菌株子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和产胞情况 | 第56-59页 |
5.2.4 菌株产纤维素酶测定 | 第59-60页 |
5.2.5 菌株产胞外蛋白酶测定 | 第60-62页 |
5.2.6 菌株产ACC脱氨酶测定 | 第62-63页 |
5.3 讨论 | 第63-65页 |
第六章 水稻内生固氮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 第65-70页 |
6.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5页 |
6.1.1 供试细菌和病原真菌 | 第65页 |
6.1.2 实验方法 | 第65页 |
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5-69页 |
6.3 讨论 | 第69-70页 |
第七章 水稻内生固氮菌对农药以及抗生素的抗性 | 第70-73页 |
7.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0页 |
7.1.1 供试菌株 | 第70页 |
7.1.2 培养基 | 第70页 |
7.1.3 试剂 | 第70页 |
7.1.4 实验方法 | 第70页 |
7.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0-72页 |
7.3 讨论 | 第72-73页 |
第八章 水稻内生固氮菌对稻苗积累Cd的影响 | 第73-77页 |
8.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3页 |
8.1.1 实验材料 | 第73页 |
8.1.2 实验过程与方法 | 第73页 |
8.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3-75页 |
8.3 讨论 | 第75-77页 |
第九章 全文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附录 | 第84-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作者简历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