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1.2 大气颗粒物概述 | 第11-12页 |
1.2.1 大气颗粒物概念及分类 | 第11-12页 |
1.2.2 PM_(2.5)和PM_(10)对人体的危害 | 第12页 |
1.3 多环芳烃的概述 | 第12-15页 |
1.3.1 PAHs的概念 | 第12-13页 |
1.3.3 PAHs的性质及危害 | 第13页 |
1.3.4 PAHs的来源 | 第13-14页 |
1.3.5 PAHs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与研究方法 | 第16-21页 |
2.1 实验器材介绍 | 第16页 |
2.1.1 采样仪器 | 第16页 |
2.1.2 采样介质 | 第16页 |
2.2 样品采集 | 第16-17页 |
2.2.1 采样点 | 第16-17页 |
2.2.2 采样时间 | 第17页 |
2.2.3 采样介质预处理 | 第17页 |
2.3 试验材料及仪器 | 第17-18页 |
2.3.1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2.3.2 主要仪器 | 第18页 |
2.4 样品分析 | 第18-19页 |
2.4.1 样品前处理 | 第18页 |
2.4.2 HPCL分析 | 第18-19页 |
2.5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 | 第19-21页 |
2.5.1 采样阶段的质量控制 | 第19页 |
2.5.2 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第19-21页 |
第三章 PM_(2.5)和PM_(10)的浓度污染特征 | 第21-29页 |
3.1 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水平 | 第21-23页 |
3.2 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23-26页 |
3.4 PM_(2.5)和PM_(10)浓度的相关性 | 第26-27页 |
3.5 西安市PM_(10)和PM_(2.5)浓度水平与国内外其他城市比较 | 第27-29页 |
第四章 PM_(2.5)和PM_(10)中多环芳烃的浓度污染特征 | 第29-42页 |
4.1 PM_(2.5)和PM_(10)中PAHs的污染现状 | 第29-30页 |
4.2 PM_(2.5)和PM_(10)中PAHs的质量浓度水平 | 第30-31页 |
4.3 PM_(2.5)和PM_(10)中PAHs各个单体的浓度水平 | 第31-33页 |
4.5 PM_(10)和PM_(2.5)中PAHs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33-36页 |
4.6 PM_(2.5)和PM_(10)中PAHs的组成特征 | 第36-39页 |
4.7 PM_(10)和PM_(2.5)中PAHs的来源解析 | 第39-41页 |
4.8 气象条件对PAHs的影响 | 第41-42页 |
第五章 节假日和典型污染天气PM_(10)和PM_(2.5)特征分析 | 第42-60页 |
5.1 节假日期间PM_(10)和PM_(2.5)浓度特征 | 第42-45页 |
5.1.1 春节期间PM_(10)和PM_(2.5)浓度特征 | 第42-43页 |
5.1.2 五一期间PM_(10)和PM_(2.5)浓度特征 | 第43-44页 |
5.1.3 国庆期间PM_(10)和PM_(2.5)浓度特征 | 第44-45页 |
5.2 节假日期间PM_(10)和PM_(2.5)中PAHs浓度特征 | 第45-49页 |
5.2.1 春节期间PM_(10)和PM_(2.5)中PAHs浓度特征 | 第45-47页 |
5.2.2 五一劳动节期间PM_(10)和PM_(2.5)中PAHs浓度特征 | 第47-48页 |
5.2.3 国庆节期间PM_(10)和PM_(2.5)中PAHs浓度特征 | 第48-49页 |
5.3 节假日期间PM_(10)和PM_(2.5)中PAHs来源分析 | 第49-54页 |
5.3.1 春节期间PM_(10)和PM_(2.5)中PAHs来源分析 | 第49-51页 |
5.3.2 五一期间PM_(10)和PM_(2.5)中PAHs来源分析 | 第51-53页 |
5.3.3 国庆期间PM_(10)和PM_(2.5)中PAHs来源分析 | 第53-54页 |
5.4 典型污染事件PM_(10)和PM_(2.5)浓度特征 | 第54-56页 |
5.5 典型污染事件PM_(10)和PM_(2.5)中PAHs浓度特征 | 第56-58页 |
5.6 典型污染事件PM_(10)和PM_(2.5)中PAHs来源分析 | 第58-60页 |
第六章 PM_(2.5)中PAHs的健康风险评价 | 第60-65页 |
6.1 PAHs的等效毒性分析 | 第60-63页 |
6.2 PAHs的致癌风险水平 | 第63-6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9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5-67页 |
7.2 存在不足与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