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0-16页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的内涵及特征 | 第16-34页 |
1.1 法治的内涵 | 第16-29页 |
1.1.1 西方法治思想的起源与演变 | 第16-24页 |
1.1.2 中国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 第24-28页 |
1.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含义 | 第28-29页 |
1.2 法治政府的内涵 | 第29-30页 |
1.2.1 政府的含义 | 第29-30页 |
1.2.2 法治政府的含义 | 第30页 |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的内涵 | 第30-34页 |
1.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的含义 | 第30-32页 |
1.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的特征 | 第32-34页 |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的生成基础 | 第34-43页 |
2.1 完善的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的政治基础 | 第34-36页 |
2.1.1 代议制民主为法治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 第34-35页 |
2.1.2 民主为政道,法治为治道 | 第35页 |
2.1.3 民主精神支撑法治政府 | 第35-36页 |
2.2 成熟的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的经济基础 | 第36-39页 |
2.2.1 经济基础决定作为上层建筑的法 | 第36-37页 |
2.2.2 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建立法治政府 | 第37-38页 |
2.2.3 单纯的经济繁荣无法生成法治政府 | 第38-39页 |
2.3 理性的公民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的文化基础 | 第39-40页 |
2.3.1 公民与公民文化 | 第39-40页 |
2.3.2 理性的公民文化是公民的忠诚性和批判性的平衡 | 第40页 |
2.4 充分的社会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的社会基础 | 第40-43页 |
2.4.1 社会自治的内涵 | 第40-41页 |
2.4.2 社会自治是限制政府权力的积极的政治安排 | 第41-42页 |
2.4.3 社会自治是大国持久繁荣的应然选择 | 第42-43页 |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的历程、成就和经验 | 第43-51页 |
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的历程 | 第43-47页 |
3.1.1 法治政府的起步(1949—1978) | 第43页 |
3.1.2 法治政府的勃兴(1978—1997) | 第43-44页 |
3.1.3 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1997—2012) | 第44-45页 |
3.1.4 十八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的全面推进(2012— ) | 第45-47页 |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的成效 | 第47-48页 |
3.2.1 政府权力运行逐步规范 | 第47页 |
3.2.2 政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 第47-48页 |
3.2.3 政府透明度不断提升 | 第48页 |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的经验 | 第48-51页 |
3.3.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第48-49页 |
3.3.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相结合 | 第49页 |
3.3.3 坚持政府与社会互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 第49-51页 |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 第51-60页 |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面临的问题 | 第51-55页 |
4.1.1 行政机关“一家独大”现象较为突出 | 第51页 |
4.1.2 市场经济制度化水平较低 | 第51-52页 |
4.1.3 理性的公民文化尚未形成 | 第52-53页 |
4.1.4 社会自治整体水平较低 | 第53-55页 |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5-60页 |
4.2.1 权力制衡机制未能发挥有效作用 | 第55-56页 |
4.2.2 政府与市场的界限较为模糊 | 第56-57页 |
4.2.3 传统专制文化的消极影响以及当代公民文化教育的缺失 | 第57-58页 |
4.2.4 历史悠久的强政府传统对推进社会自治产生消极影响 | 第58-60页 |
5 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的对策 | 第60-69页 |
5.1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权力制衡机制 | 第60-62页 |
5.1.1 加强人大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 第60-61页 |
5.1.2 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强化司法监督 | 第61-62页 |
5.2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培育独立的市场主体 | 第62-64页 |
5.2.1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 第62-63页 |
5.2.2 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 | 第63页 |
5.2.3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切实保护产权 | 第63-64页 |
5.3 建立健全公民教育体系,培育理性的公民文化 | 第64-66页 |
5.3.1 理性公民文化的构建依赖政治系统推进 | 第64-65页 |
5.3.2 培育理性公民文化的三个方向 | 第65-66页 |
5.3.3 公民文化的构建应极力避免国家主义的国民性改造 | 第66页 |
5.4 推进社会自治,充分发挥社会自主性 | 第66-69页 |
5.4.1 推进和完善基层自治 | 第67页 |
5.4.2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社会组织自治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