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程序控制磨床和数控磨床论文

基于三并联万向节数控磨床的球铣刀刃磨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数控刀具磨床的研究意义及发展现状第11-13页
    1.2 并联机构的发展与应用第13-17页
    1.3 球头立铣刀的概述与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1 球头立铣刀概述第17-18页
        1.3.2 球头立铣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19-21页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页
        1.4.2 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机床的位置分析及应用第21-35页
    2.1 三并联万向工作头数控磨床简介第21-24页
        2.1.1 机床的组成第21-22页
        2.1.2 运动控制卡参数标定第22页
        2.1.3 机床的应用第22-24页
    2.2 三并联万向工作头的位置分析第24-29页
    2.3 万向工作头的工作空间仿真第29-31页
        2.3.1 影响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因素第29页
        2.3.2 工作空间的仿真第29-31页
    2.4 复杂螺旋面钻尖数学模型的改进第31-34页
        2.4.1 基于三并联万向节磨床的复杂螺旋面刃磨原理第31-33页
        2.4.2 后刀面仿真第33页
        2.4.3 刃磨实验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球头立铣刀的数学模型第35-53页
    3.1 球头立铣刀刃口曲线第35-41页
        3.1.1 螺旋角与螺旋运动第35-36页
        3.1.2 刃口曲线数学模型第36-40页
        3.1.3 参数对刃口曲线的影响第40-41页
    3.2 后刀面数学模型与仿真第41-46页
        3.2.1 后刀面数学模型第42-44页
        3.2.2 后刀面分析第44-46页
    3.3 几何角度的求解第46-49页
        3.3.1 刃倾角求解第47-49页
        3.3.2 法后角求解第49页
        3.3.3 主前角求解第49页
        3.3.4 主偏角求解第49页
    3.4 刀具角度分析第49-52页
        3.4.1 主前角分析第49-50页
        3.4.2 法后角分析第50-51页
        3.4.3 刃倾角分析第51-52页
        3.4.4 主偏角分析第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数控插补原理第53-65页
    4.1 插补原理简介第53-54页
        4.1.1 插补的概念第53页
        4.1.2 插补的分类第53-54页
    4.2 并联机床与串联机床插补圆弧的原理对比第54-58页
        4.2.1 基于串联机床的圆弧插补第54-56页
        4.2.2 基于三并联万向节机床的平面圆弧插补第56-58页
    4.3 逐点比较法插补球头铣刀刃口曲线第58-61页
        4.3.1 计算磨削点坐标第58-59页
        4.3.2 球头铣刀刃口曲线插补第59-61页
    4.4 逐点比较法插补球头铣刀刃口曲线举例第61-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机床控制程序的设计及刃磨实验第65-81页
    5.1 控制界面设计及编程第65-70页
        5.1.1 控制界面设计第65-67页
        5.1.2 编制刃磨程序第67-70页
    5.2 水平对中误差对球面螺旋线的影响第70-72页
        5.2.1 水平正方向对中误差的影响第70-71页
        5.2.2 水平负方向对中误差的影响第71-72页
    5.3 一次刃磨实验第72-75页
        5.3.1 直线刃球头立铣刀的刃磨第72-74页
        5.3.2 刃磨结果分析第74-75页
    5.4 二次连续刃磨实验第75-76页
        5.4.1 直线刃球头立铣刀的两次刃磨第75页
        5.4.2 刃磨结果分析第75-76页
    5.5 螺旋刃球铣刀的刃磨第76-80页
        5.5.1 螺旋刃球头立铣刀的两次刃磨第76-77页
        5.5.2 螺旋刃球头立铣刀的刃磨结果分析第77-78页
        5.5.3 程序的改进及刃磨结果分析第78-80页
    5.6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6.1 结论第81-82页
    6.2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焊接机器人故障树分析
下一篇:基于数据手套的手势识别研究